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教师随笔>>三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4月随笔
发布日期:2021年04月25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丁梦娜     来源:原创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共进。家校沟通是双向的,单向的反馈是无效的。回顾平时的教育,常常是老师找家长沟通学生情况,家长几乎不会联系老师。有的家长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严格要求。有的家长重视孩子学习,督促孩子学习。有的家长无效作为或不作为,孩子的家作情况极差或者不做,更别谈其他方面的教育了。千千万万的例子证明,孩子的教育不能仅依赖学校,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共进才能实现家校共赢。我曾听学校的前辈老师讲过这样一件事:家长主动联系她,寻求合作。家长的奖励与老师的奖励对孩子影响有差异,家长希望由他准备奖品,当他的孩子取得进步或表现优异时,借老师的手送上奖品。家长重视孩子,他意识到要与老师合作才能帮助孩子进步。想和老师拧成一股绳拉孩子一把。

      家庭与学校是目标一致,但学校和家庭各有其职,需要有分寸感。曾经有位家长联系老师,告诉老师应该怎样去教孩子。作为一位老师,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样的要求。学校和家庭在孩子的生命中扮演的角色不同,我们可以沟通共进,但绝对不是指手画脚。老师也不会对家长说你做家长应该怎样做家长。我们发现孩子身上的不足,彼此间应该达成共识,如何帮助孩子进步。凡事多想想我可以做什么,再考虑对方。老师对孩子的付出无愧于心,面对家长的时候我们挺直腰板。在与家长沟通时,我已陈述事实为主,尽量不带情感色彩,不带批评的口吻。再提出希望。

      家校沟通重在平时的点滴。现在的通讯十分方便。微信、QQ功能的丰富也便利了家校的联系。孩子的情况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展示分享给家长。我添加了班级每一位学生家长的微信,为的就是方便联系沟通。家长联系我也更便捷了。家校互相理解,互相支持。让孩子在家校合力中越来越棒!本次上门家访的形式是表达老师对孩子的重视,以面对面形式和家长沟通。在平时沟通的前提下,老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非常顺利。

       家校沟通不必拘泥形式,只要能围绕孩子成长有所探讨,有所发现,有所作为即可。心系孩子,不仅今日,应在朝暮。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