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对于教师而言,“师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家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学校重要的合作伙伴,家访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现在的联系方式很多,诸如电话、手机、互联网等,为什么要跟家长面对面的交流呢?可是当我真正踏入本次家访之路时,我才体会到了面对面促膝交谈的好处。
在家访之前,班主任周老师跟家长联系好,家长要上班的,知道我们要去,就特意请了假在家等我们,这举动让我们觉得家长很重视老师的来访,也很欢迎老师家访,他们特别想有一个机会能单独和老师一起交流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我也更深地感受到家长对孩子的殷殷期望。
“受宠若惊” 4月19日下午家访活动,让我感触好深。刚到刘同学家门口,家长就很热情的欢迎我们。他们对我的到来,感到十分兴奋,真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我们之间没有过多地拘束,直接闲聊起来。我先聆听了刘同学的家庭基本情况,而后又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而我跟周老师给他们简要介绍了当前教育的理念与发展,汇报了我们学校在孩子教育方向上的指引,以及我们班级是如何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面对面促膝畅谈,家长对我们教学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与鼓励,我们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敬请家长谅解,对于我们学校的发展、班级建设有什么建议的可以尽管提出来。家长对我们老师的到来,接待的非常热情,他们觉得温暖,倍感兴奋,就连学生本人感到:原来自己并不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自己在老师的心中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师总是在注视和关心着自己。这位家长和孩子让我感到了一种格外的亲切与友好。同时这次家访也让我深有感,原来我们跟家长也可以那么的亲切与友好。
“心有灵犀” 老师的家访拉近了家长与老师,家长与孩子,孩子与老师之间心灵的距离。心灵的距离有时等同于脚下的距离,家访就是老师与我们家庭的零距离接触。我们老师在家里坐一坐,聊一聊,一句嘘寒问暖的话语,一个流露关切的眼神,胜过许多天若口婆心的劝说、教育。家访是学校和家庭两个教育主体的对话和交流,汇成一股淙淙的小溪,流进孩子的心田,必然会激孩子心灵的浪花,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果。这次家访让我欣赏家长的教育方式,很佩服她的教育理念,更让我深入了解孩子的心理和性格,鼓励他要扬长避短,积极展示自我,争取更大的进步。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通过家访,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了解学校、班级的总体情况,更清楚自己孩子的优点和缺点,我也对孩子在家的基本情况也有了深刻的了解,我感受到家长们对孩子都寄与了厚望,这位家长用爱心去感染孩子,用爱心去关怀孩子。使家庭教育更具针对性,并
一次家访了解一个家庭,一次家访走进一个心灵,一次家访震撼一次心灵。总之,家访让我受益匪浅。本次家访活动,更拉近了教师与家长间的距离,增进了家长与老师之间的关系与信任度。通过与家长的交流,更好地和老师配合,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