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英语老师来到一所农村学校任教,她心里有点忐忑不安:“我们没学多少教学法,我可怎么工作呀?”可是没过多久,她的外语课就成了学生们最喜欢的科目。过去,学校里总有不少孩子讨厌外语,而现在,孩子们在课堂上被点燃的求知火花燃烧到了课外,孩子们不需完成指令性作业,而是成群结队去找这位老师:“您看看,我写的这篇英语短文有没有错误,我准备把它登在墙报上。”“这本英文书我已读完,再给我一本好吗?”精力充沛的女教师总会满足孩子们的要求,还和他们一道组织英语晚会,排演英语戏剧,创办英文新闻报,准备“英国人民文化艺术晚会”,甚至还找来许多复制品办起了“英国艺术博物馆”!两年后,女教师因事离校,一位有18年教龄的知名教师接替她上课,不料没过几天,学生们的态度就发生了逆转,甚至都不愿看一下外语课本......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个好老师与他从教时间并无直接关系,关键是教师自身是否真心喜欢这份工作,愿意与孩子一起探索成长。
我是一个好老师吗?我自知离好老师的距离还很远,反观自己的教学生活,平时的课堂上仅是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批改好作业,疲于学困生的各种作业。尤其是8班常有七八个学生不完成作业,对于这群学生我真的是各种办法都尝试过,但收效甚微。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教师应该感觉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到这样严格的监督,孩子们几十双眼睛盯着,须知天地间再也没什么东西能比孩子的眼睛更精细,更敏捷,对于人心理上各种细微变化更富于敏感的了,再没有任何人像孩子那样能捉摸一切最细微的事物。仔细想想这些话,也许是自己的课堂上还没有能吸引住这些学生的亮点,针对不同的学情,我应该设置不同难度的教学任务。对于这些学生在课堂上的自律性差,我始终想不到恰当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也让我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我的问题?我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学生爱上我,爱上我的英语课,学生对我的课堂的喜欢度直接影响着我的自信。也许这些学生不完成作业一方面是因为不会,平时的教学任务重,这些学生回家不花时间背诵,上课跟不上节奏,日积月累,导致课上听不懂,便失去学英语的兴趣,也不愿意去写作业了。另一方面是我没有真正走入这些孩子的内心,还没有找到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我需要静下心来仔细观察他们,了解他们的想法,走进他们的内心,让他们喜欢上英语。
一位值得孩子终生怀念的老师就是好老师,对于我而言,以此作为目标,仍有很长一段路需要我去摸索,成长,蜕变。现在的我,需放慢脚步,静下心,静待每一个孩子慢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