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教师随笔>>四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阳光学校 四月教学随笔 言淳
发布日期:2021年04月27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言淳     来源:原创

家访,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通过家访,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对学生的思想动态也能有一个很好的把握,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有助于促进孩子更好地学习与成长。家访时,教师耐心倾听家长对自身工作的反馈和建议,取得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加深教师和家长间的感情。

老师上门家访,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重视,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教师、学生、家长共处一室,畅所欲言,答疑解惑,促使家校沟通更加顺畅;促膝谈心,深入交流,拉近彼此心灵的距离。家访应该交流些什么,我做了充分的备课,在家访后也进行了反思:家访既要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又要使教师了解学生家庭各方面的情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消除双方的沟通和认知“盲区”,在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与家长达成一致的意见。家访时,不仅要指出学生的问题,更要给予表扬,激发孩子与家长的积极性,不能让家访沦落成“告状”。

在这轮家访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理应积极地引导家长,多进行交流,与家长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结成一个坚不可摧的“家庭——学校”教育同盟,这样,教师的教育才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家访应该是持续性的,不能为了家访而家访,也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家访,而应该依据现实的需要确定家访的对象,适时家访,方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本轮家访是我教师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次家访,自然也是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懈怠。家访前,我做足了准备工作:确定家访的学生名单,制定详细的家访计划,设计完备的家访问题,并搜集好学生的各项材料,做到有话可说,言之有理。我还与有经验的老师进行了多次深入地交流,询问家访中的注意事项,力争让自己的家访更完整、更高效。

421日放学后,我深入几位学生的家中进行家访,感受颇深。家访过程中,我向家长简要介绍了当前教育的理念与发展,汇报了学校在孩子教育方向上的指引,以及班级是如何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家长对于老师的到来都显得十分热情,他们觉得温暖,倍感兴奋。学生本人也有了切实的感受:自己并不是“被遗忘的角落”,在老师的心目中也不是可有可无的存在,原来老师也在时刻关心、爱护着自己,自己又怎么能不努力呢?学生陆耀伦这么说:“感谢老师对我的鼓励和信任,我一定要更加努力,不辜负老师对我的期望。在家我也要做个更懂事的孩子,不让我的爸爸妈妈为我操心。”

在家访中,我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的家长忙于生计,极少照看、督促孩子,不能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与关心。这使得我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教师没有办法主动选择家长,只能选择不同的、更适合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这些更需要我们关心的孩子。很多家长都说:老师说的,孩子都会听,自己说的反倒不怎么管用。这让我看到了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下,形成的完全不同的学生个体和认知表达水平。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知道如何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进行相应的指导,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一定的自觉性。文化程度不高,但为人处世有原则的一类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有欠缺,但会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孩子也不至于“离经叛道”。但有相当多的家长子女出现一些不良倾向只会念叨,却拿不出或狠不下心采取措施,导致教育效果不佳这类孩子需要在学习习惯、方法上多指导。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对自己的子女从小又过于溺爱随着孩子年龄增长,有些家庭已出现了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针对这部分学生,我用一分为二观点进行分析,同时把握实际灵活调节,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

总之,家访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家访了解到了一些隐性的问题,找出了部分学生不良行为形成的根本原因只有这样可以从根源着手,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真正达“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