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起思维涟漪,推动活动展开
在科学工程实践活动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思维起点,为他们的思维进阶创设出能继续发展的空间。然而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老师在时刻关注学生思维走向的同时,为学生创设合适的脚手架,帮助学生发展思维,推动实践活动的展开。这个脚手架有时就是巧妙创设的问题或是一些精心安排的活动体验。
在《做一个风向标》的工程实践活动中,在学生有了知道观察物体的动向来辨别风向的思维起点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你在辨别风向的时候你觉得最困难的是什么”。有学生提出分辨方向比较困难,还有就是风向其实和物体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这时候通过追问启发学生继续深入思考“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辨风向变得简单一些”。低年段的学生已经学习过“借助工具观察”,有了借助工具观察的经验,所以他们的思维能向借助工具来观测风向的方向发展。这时候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需要做个什么来测风向使观测风向变得直观明了”。
当学生明确了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后,他们的思维就会向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解决问题就是工程师的工作。工程师是怎样工作的呢?就要让学生体会到工程师们是根据实际需求确定产品,进行设计制作,最后展示分享。怎样让学生的能力从知道问题,到解决问题发展呢?这就需要教师好好地设计活动,帮助学生的思维进行进阶。本次科学实践活动也是要让学生体验工程活动的三个主要环节——明确问题、设计制作和展示分享,进而帮助学生提升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怎样引导学生思维进一步深入,进入设计制作环节呢?低年段的学生如果采用单一的问题形式引导,很多学生都会注意力发生转移。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设计进阶式的活动来不断给予学生新的刺激,使他们能够进行比较持续的思考和学习。低年段的学生最喜欢角色代入。如果你是工程师,你接下来会怎样做呢?今天让我们看看谁是最能干的小工程师。有了角色代入学生就会开始思考工程师会怎样来做。但是学生确实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所以我们要帮助他们了解真正的工程师是怎样做的。接下来我会先播放一段视频,通过视频《爱迪生发明电灯》既让学生了解工程师是如何工作的,知道工程师们不怕失败,不断尝试探索,最后才获得成功。又能引导他们像工程师一样思考怎样做风向标。在学生观看了视频后再提出明确的任务,“各位小工程师,你们能设计并制作一个能测风向的风向标吗?”在有了需求后,设计制作风向标的任务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