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终身体育意识.小学体育教师教育对象是儿童少年,儿童少年可塑性大,具有模仿性和向师性的特点。教师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教师除了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要具备正确的终身体育意识,才能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增强自身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和技术动作。
2.不断完善自身的体育知识结构,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体育教师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掌握运动技术技能的传授者,体育教师通过线上学习、现场观摩、教师培训不断完善自身的体育知识结构。掌握学生自身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注重课堂教学设计,使学生感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组织管理能力。体育教学活动是一节体育课主要环节,教师课堂组织管理能力直接影响一节课质量。课前整队与见习,课中练习交流与休息,课后调整总结与下课需要教师精心备课与设计,掌握一节体育课的进度以及运动强度与练习密度,有利于体育教师组织管理能力的提高。
4.学习心理学知识,提高心理素质。学生生长规律具有差异性,面对可塑性强的儿童少年,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知识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控制自我情绪,尊重他人。同时,教师学习心理学知识有利于自身心里的素质提高,正确看待自身,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体育科学研究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 体育科学研究能力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效果,促进教学发展,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体育科学研究能力。在书中学,在课中观察,在课后反思和总结。针对课堂不同情况,查找资料与相关文献,主动咨询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来提高自身的体育科学能力。
在疫情期间,体育教师更注重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把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运用多媒体网络,给学生展示更为直观,更为详细的体育知识讲解和动作要领。激起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吸收和巩固。积极发展教育信息技术运动能力,有利于培养教师自身学习能力,更为方便教学,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体育意识是产生体育行为的前提,学生体育意识的强弱与学校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建立有着重大关系。注重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认真实施每天锻炼一小时。家长需要转变观念,重视体育对孩子的重要性。教师应注重自身的培养,提高自身能力,为教育教学奠基扎实的基础。教学不仅要重视技术动作的教学,还要注重体育知识的讲解。每学期定期检测,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考核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