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读书笔记>>四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读《生命涌动的课堂》有感
发布日期:2021年05月06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任艳芳     来源:原创

读《生命涌动的课堂》有感

本月我读于漪老师的《生命涌动的课堂》这一章节,于老师提出要把“师生单向性的直线往复,转换为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辐射型关系”。她说“较长时间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结构是直线型的往复,教师讲,学生听;后来有所改进,是个别学生或少数学生提问,教师解答,但直线往复未改变。这种教学结构施教,部分学生得益或得益较多,相当部分的学生是听众,观众得益甚少甚微。这种教学结构施教,部分学生得益或得益较多,相当部分的学生是听众,观众得益甚少甚微。”“课堂教学一定要让学生身临其境去读,去写,去想,进入语言文字学习实践之中,才能真正内化为自己的实践与技能,获得理想的效果课堂教学一定要让学生身临其境去读,去写,去想,进入语言文字学习实践之中,才能真正内化为自己的实践与技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于老师提出的观点我很认同,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却很难做到,我总是把教学内容、教学计划中要完成的任务放在首位,一旦学生跟不上我的节奏,我的教学时间又有限,我就不再“启发”,而是开始灌输。根本上我还是没有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于老师却很舍得在学生身上花时间。书中说“下决心把师生单向性的直线型联系,转化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辐射型联系。也就是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双边活动转化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多边对话,形成网络式,使教学活动过程产生对话场的效应,教与学相互作用,学与学相互作用,充分调动不同层面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水涨船高水涨船高,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发光体 。”这段话中关键要做到的就是“下决心”,于老师的课上学生提出一个问题“铙和钹究竟是怎样的乐器,书本上注释和词典上的解释不一样,应该相信书本还是词典”,于老师没有轻描淡写的一带而过,而是让学生找各种词典、资料。最后于老师翻出《辞海艺术分册》,告诉学生查它最快最准确。“求解问题的过程给学生带来了求知的快乐”。于老师始终把学生的放在第一位,呵护着学生的求知欲,让我很震撼。

下定决心把学生放在首位,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很困难,我只能在教学中不断提醒着自己。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