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题异构听课随感
横山桥中心小学 是轶群
4月28日,听了三节常州市美术同题异构公开课《土与火的艺术》,谈几点感想。
章老师的课借助现代技术,发挥希沃平台的快捷、互动、虚拟等功能,引导学生体验创作的乐趣。在平板电脑上作喜欢的陶器,可以任意改变陶器的器型和纹饰,自由度大,有助于学生自由表现,进入“创作”的状态,是一种积极的尝试。在用全息影像创设场景上,也给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觉。当然。老师并没有拘泥于信息技术,而是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在课本提供的“彩陶宝藏库”中,欣赏学习吸更多的表现方式,用剪、贴、印、画等各种手段来表现陶器的器型与纹饰之美。学生个性化的表达能力得到了彰显。
章老师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章老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在的小组,给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了空间,这样做,使每个小组成员之间有了惺惺相惜的感觉,团队精神大大增强,为活动的开始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活动中学生亲身体验,并在完成分内工作的前提下也去帮助别人、协助别人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不再是坐享其成,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在最后的作品展评中,学生也能够根据自己的创作进行有效评点。
孔老师的课以情景贯穿始终,大大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造型之谜”和“纹饰之谜”两大主线,让孩子们在探秘中学习知识,每一步都带着小问题进行设计。让学生在不断地解疑中获得成就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本节课整体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对陶罐的理解。通过学生欣赏、感受陶罐的艺术美,然后通过欣赏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进一步的培养了学生对陶罐的兴趣感。整个过程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从对陶瓷的初步的了解到进一步的了解到完全的接受到最后的非常喜欢,让他们在循序渐进的练习过程中,掌握方法。欣赏过程中师生合作增加了他们的自信,激发了学习兴趣。教学中对于教材“知识窗”的运用,直观有效,解决学生对从生活形象到几何纹样变化过程的深入理解。
程老师的课从彩陶文化的代表仰韶文化入手,抓住器型和纹饰两方面,充分发挥教材提供的各种信息,有效提升学生探究的实效性。教学设计环节丰富,重视引导探究。在讲解陶器纹饰中,对俯视图的关注这一点很好,因为这个角度更加体现古人绘制这些纹饰的精妙,重复也好,对称也好,更重要的是图案的连续。正因为是连续才更美。教师示范的小视频信息量大,三种方法的示范,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参考。针对性强,有实效。
程老师的课堂非常精美,课堂语言精炼到位,充分运用了美术教材。课堂环节层层相扣,对纹样的解读很详细,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发现纹样演变的过程,很好的体现了思维启发的过程。教师示范视频也详细有趣,会将重点再次强调,展现了创作从思考到完成的挣个过程。作品展示环节也是大气美观!
听了三节优秀的同题异构课,课堂语言、课件设计等方面,都给了我很多的启示,三位老师的课都各有千秋,对我今后的教学也有很大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