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语用”开展阅读
切入:以“语用”来触摸学生己有认知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已有学习经验基础上的。学习迁移理论认为,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而影响迁移的关键是原有已学认知经验。所以说,坚持“语用”导向,开展阅读教学,首先要以“语用”来触摸学生的己有认知。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阅读动机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的过程。通过创设阅读情境,为多重对话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促进学生从对话情境中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如对于《春晓》一文的学习,其诗义主要是对春日的描写,并通过春景来抒发作者对春天的情感。在春景画面呈现上,这些景致与作者的情感有何关联?阅读诗文,要指导学生从中领悟哪些情感?显然,对于该诗,尽管春花被风吹落,被雨打落,但依然能够从中感知到,诗人对春天的珍视与热爱。由此,阅读文本,要从文本阅读中,帮助学生建构文本的真正意义,让学生从阅读中感悟诗人的情感与理趣,把握文本的内在意蕴与情思。我们在创设阅读情境时,要通过对诗文的解读,激发学生对诗文的学习动机,增强阅读自主性,能够从情境中获得愉悦体验。
(二)关注师生对话,形成良好预设
从文本阅读中,要明晰文本语义,探究主题内涵。着眼于文本所刻画的形象,从人物、事件、情景中提炼其内在思想与意义。师生对话是阅读导入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话,既能够了解学情,又能够为阅读教学把握方向。在讲解《梅花魂》前,对于梅花,很多学生并未真正留意过。我们引入视频素材,让学生从中观察、审视梅花的特性,朵朵冷艳的梅花,却暗送缕缕清香,在曼妙的背景音乐中,将梅花的美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田。由此,在对话引领中,明确了阅读主题,也让学生对文本阅读更加亲切。同样,在阅读《村居》时,我们出示《村居图》,从茅草房、小溪、青草、翁媪、三个小儿子的神态,特别是最小儿子剥莲蓬的情景中引发师生对话,将田园生活中的朴实、珍贵的亲情进行了生动形象的言语渲染。这些情景,与整首词所表达的主题形成良好“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