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细雨绵绵的午后,我们工作室成员齐聚清英外国语学校参加第九次活动。两节精彩的三年级第七单元的复习课和施校长给我们的“知识大餐”都让我回味无穷。
胡佳慧老师的课堂收放自如,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自然。对话式的教学让学生和听课老师们都感觉到了轻松自在,那份淡定从容、游刃有余令我赞叹。胡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既具真情实感又极富激励性,针对孩子不同的表达给予不同的评价,每位发言的孩子都能得到老师的表扬或者鼓励。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们很放松、很自信、很积极,英语素养和思维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李文娟老师优秀的个人素质令我折服,一口漂亮流畅的口语听起来真是一种享受。李老师的教学设计整体情境感很强,活动形式多样化,学生们在情境中进行语言操练,英语能力得到了锻炼。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尤其是我们的英语课件真是好看、好听、好玩又好用。因此我们也越来越依赖课件,总感觉一节课的成败取决于精美高效的课件。但施校长给我们指出了另外一条明路:我们不要把所有的教学内容局限于PPT,要敢于突破PPT。比如这次的On the farm一课,可以把教室设置成一个小型farm,在不同的地方贴上各种水果和动物的图片来操练句型。还能将图片更换位置,这样学生在情境中操练句型“What is this/that?”“What are these/those?”显得更加真实有趣,内容也能更加多元、丰富,教学效果必然会更好。即便是三年级的课,我们也可以从词到句再到语篇,给学生一个阶梯,让他们在语言习得空间一步一步往上走。
施校再次强调我们要通过任务情境来设计板块让学生达成,checkout time板块要整体情境强,体现层次性,不能太细碎。回忆我自己执教该板块时,的确有施校说的情况,层次性不强,环节细碎,虽然板块不同,但实际上学生操练的句型一直是那几句,没有得到多少提高。在今后的checkout time板块的教学中,我会注重整体设计情境,并且环节之间要有层次性,从易到难,由扶到放,让学生的语言能力真正得到提高。在小组活动设计时,我们常常习惯于四人一小组分工合作。但施校指出既然是一周的活动,那可以七人一小组,每人写一天的活动,小组之间再进行思维火花的碰撞。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四个人四种想法整合成一句话。我听了顿觉茅塞顿开,这真是站在儿童的立场上,为儿童考虑、设计每一个教学活动,这样的活动才真正是为儿童服务。不是我们老师想学生怎么做,而是按学生的喜好和怎么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提高我们就怎么设计。
每一次的活动都是“干货”满满,虽然身体很疲惫,但是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了不少的充电。期待下一次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