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的耳朵》教学反思
五月上了考核课-二下《大象的耳朵》。
这篇文章是一篇童话故事,这篇童话故事以大象的耳朵为话题,通过告诉我们对别人的意见或建议,我们要动脑筋,选择适合自己的听取的道理。文章语言生动活泼,符合儿童的认知,所以,对学生来说,这篇课文理解起来不难。以下几点是我的教学反思:
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
让同学们带着兴趣去学习会事半功倍。因此,在引入本课的学习时,我通过比较大象耳朵和兔子耳朵的不同来引入,这样引入,顿时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大家七嘴八舌议论起大象耳朵和兔子耳朵的不同,我及时引导大家,让同学们明白,不同的耳朵有不同的作用这个道理。然后进入本课学习。同学们带着开心的笑、会意的笑开启了学习模式。
二、对于生字词的把握。
生字词教学是一篇课文的重点之一。因此,我非常重视对生字词的教学。我除了让同学们自己读,自己解决生字词以外,还注重对同学们理解生字词的指导,通过检查朗读、读词语等方式让同学们对生字词加深印象。
三、通过重点词语、句子,把握人物内心。
要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就离不开对重点句子、重点词语的把握。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兔子以及其他小动物的话和大象的心理描写,来把握不同人物的不同想法,最后,通过对大象自己感悟的理解达到对学生思想的教育。这种把教学难点分散到重点句子、词语的理解中的做法效果非常好。
四、运用表演,亲自参与。
同学们参与意识非常高。我就设计了让同学们“表演”的环节,我出示了几个动词,让同学们通过动作表演,来理解这些动词的意思。这个环节一出现,大家的兴致迅速高涨起来,他们跃跃欲试,都想表演,课堂气氛空前热烈。
不足之处在于在对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理解的讲解过程中,我讲得过多,限制了学生的发挥。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尽量避免说的过多的现象,我要真正把课堂留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