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聆听了任老师执教的《“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我的感触颇深:任老师紧紧围绕教学重点——“感悟船长形象,感受英雄气概”展开教学,着力于人物的对话、细节的描写、环境的营造、气氛的渲染,始终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咀嚼体味、反复诵读来实现文本解读。
这堂课的教学在情感激荡方面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全课的情感线索是:海难危情、人们紧张的感受——初识船长,对其沉着镇定的体会和佩服——深入感受船长,对其英雄行为、伟大灵魂的体悟和崇敬——“我”与船长的心灵对话、融合,情感震撼,灵魂荡涤。这样的情感酝酿、生发、激荡、震撼,就如同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或影视剧,带领读者、观众随事件的发生、发展及高潮而行,最后让学生及听课者的感动已是不由自主,自然而然。这其中,情感的铺展主要是蕴含在文章词句段的理解及读、说训练之中,在需要激荡处,任教师相机运用了直观的人物图像,恰当的音乐,激情的话语来渲染,尤其是最后一个环节通过“选择一个角色写对船长说的话”,然后师生共诉,呈现人们的呼唤及船长的内心独白,方法极具创新性,同时也使情感激荡达到了催人泪下、荡气回肠的效果,令人拍案叫绝。心灵的震撼,让船长的高大形象、崇高灵魂凸显得更高,把文本的理解推向更深入,使语文的训练推进得更扎实。
纵观整节课,任老师以对话式的教学,实现理解深刻、训练扎实、情感激荡,一堂成功的、有效的阅读教学课也便是如此了。任老师用自己的教学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不能再满足于乏善可呈的以识记为主的“字词式”教学,也不能仅仅满足于体会一两个字词的所谓与字典里无差别的解释;而要由字面的理解,进到词内,再进到用语言无法表达的无限而深刻的生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