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执教了一节平板课《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
第一板块: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春游的情境,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为学习新知做好心理准备。
第二板块:让学生帮忙解决生活问题,进而产生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心理需求。以问题驱动学生思考,明确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将数据进行分类。这样有利于学生深刻体会分类标准与要解决的问题之间的关联性,积累分类整理数据的经验,感受分类的思想方法。此外,在确定分类标准的同时,适时呈现相应的数据记录表,也为下一环节收集和整理数据做好必要的准备。
分类收集、整理数据是统计过程的主体,也是本课的重点。分类的对象是数据,要想做到既帮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不是牵着学生走,就必须引导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收集数据的过程,经历用自己的方法描述数据的过程。因此,该环节让学生充分讨论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其次通过展示记录表时的对比交流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和优化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学生自己独立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让学生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最后通过回顾反思,帮助学生回顾反思,有利于学生掌握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和过程,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感受分类收集整理数据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不同的问题,从而进一步体会分类整理数据的作用,感悟统计的应用价值。
第三板块:练习的设计,从按规定的标准分类整理,到自选标准分类整理,再到按不同标准对小组里的同学进行整理。整个过程紧扣按不同标准分类的重点,由易到难,有层次地引导学生不断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逐步掌握按不同标准分类的过程和方法,积累较为丰富的统计活动经验,感受分类整理数据对解决问题的价值与作用,培养数据分析观念,激发对统计活动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