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教师随笔>>六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5月随笔
发布日期:2021年06月04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蔡晓娟     来源:原创

《初步认识负数》线上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线上教学教学在特殊时期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线上教学要求教师探索多元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在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线上教学方式的同时,强调问题导向,注重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管理能力,多鼓励学生用语音、图片等形式的课堂互动,减少学生在线上学习中的文字输入量。注重在实践中加强教学方式的探索与经验总结,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融合与创新水平。  苏教版《初步认识负数》是在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教材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情境中认识负数。例1以温度计显示3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引入负数,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气温、温度计并不陌生;另一方面是因为借助温度计上的数据可以直观地显示,零上4℃比0℃高,零下4℃比0℃低。例2呈现了珠穆朗玛峰和新疆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虽然对“海拔”比较陌生,但借助直观的示意图,学生能认识到海拔高度是以海平面为基准的,海拔8844.43米和海拔-155米分别在海平面以上和以下。在网络教学模式中,可以很好的找到相关的教学材料,为学生初步了解正数和负数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模型。

二、案例描述

(一)学习目标

   1. 初步认识负数,了解到负数的作用,感受到负数的重要所在。

   2. 知道「0」这个特殊数字。

   3. 知道正数与负数的写法,以及正负数的大小、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负数,并知道正负数的大小以及其如何读、如何写。

   2. 教学难点:「0」的认识。三、 教学用具多媒体、练习纸。

(三)教学环节

   1.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对负数教学提出的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在线上教学过程中,网络教学平台架构和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与此同时,线上教学让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发生了转变,因此在正负数的教学过程中,做到将学生的的自主学习能力放在首位。在技术的介入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下,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在线教学,促使学生更加形象化的了解正负数的表达形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引入正、负数,初步体会正、负数的意义——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深刻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方便、科学。

   2. 导入:同学们,在语文课上,我们知道了一个名词,叫做反义词,那么,现在,老师给大家说一些词语,同学们说出这些词的相反意思好吗?向上、向前、上升……大家反应都很快,那么接下来老师再给大家出一些比较难的,看看哪位同学的反应较快:某一天,你向你的储蓄罐中存了 200元,其反义是什么?在一次考试中,你的附加题加了 30 分,其反义是什么?今天的气温是零上 20 度,其反义是什么?好了,通过回答这一系列问题,同学们对「反」有了比较明确的认知,那接下来,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视频,大家仔细观看:(借助多媒体,给学生选取一段 12 月份的天气预报视频)

   3. 教学片段:教师教学正负数的读写法,表示方法(指“+2”、“-2'),自己内化知识学生,反复练习正负数的读写方式。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深化知识:

 

师:生活中除了温度、海拔高度外,还有很多地方会用到负数。(课件介绍“‘神舟七号’与负数”、“羽毛球与负数”。)

 

 师:请根据刚才的介绍,填空:“神舟七号”航天飞船向阳面的温度会高于(  )℃,背阳面的温度会低于(  )℃,太空舱内的温度能始终保持在(  )℃。

 

师:(课件出示3只羽毛球,,)这3只羽毛球与标准羽毛球比较后的记录分别为:1号球-0.3克,2号球0克,3号球+0.5克。2号球被记作0克,是说它没有质量吗?(学生讨论。)1号球呢?3号球呢?

 

师:(课件出示游泳赛场上打破世界纪录的场景、田径赛场上的风速。)这儿的-4.33秒、+0.6米/秒是什么意思呢?(学生交流。)

 

三、教学感悟

本次的练习在“线上课堂数学”与“生活数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不仅促进学生运用、盘活知识,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对负数理解得更深刻,而且训练和发展了学生观察、分析、交流、创新等能力。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的情境中,感受着负数丰富的现实背景和数学价值。

 

四、教学总结

线上教学利用师生之间的互动, 学生在平台学习资源进行互动后产生了对教学内容、作业反馈、讨论交流等需求, 这些需求通过教学平台发送给教师, 教师再通过平台向学习者提供需求帮助, 形成了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学习者通过与教师的互动获取学习上的支持, 一方面获得了知识技能的学习, 另一方通过交流获得了情感上的互动, 保持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认可学生的学习过程, 发掘良好的学生学习态度从而推动进一步的专业内容学习。通过平台的互动也可以及时了解学习者的学习状态, 掌握情况, 以便根据学生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的策略, 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与引导的同时, 也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

另外也可以很好的组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交流一方面可以让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刻理解与激烈的讨论, 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也是检验学习的效果, 通过平台的交流打破了传统的时间限制和场地限制,有限的促进学习。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