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小学的合唱教学在课堂中往往被忽视,主要原因是部分老师认为合唱教学难度过大,学生难以做到,从而造成了学生的整体合唱观念淡薄,缺乏对声部和谐的感性体验和合唱成功经验。从低年级建立起来的合唱基础在中年级段就此松懈,因此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中进行合唱训练刻不容缓。合唱的基础在一年级就有节奏的配合练习,如《荷叶圆圆》、《悯农》等;三年级开始加入相同旋律、相同节奏型、“回声游戏”式和器乐伴奏式的二声部合唱,如《八只小鹅》《夏夜》《春天来了》等;步入四年级以后音乐教材合唱歌曲酒较为丰富多样了。老师们经常会发现,好不容易教会的两声部旋律,一合起来,音响效果很糟糕,声部间相互攀比,不知道协作,不注意聆听。二声部的合唱分工,一声部学生往往很开心,二声部则相反,唉声叹气。由此可见在如何过度好三年级的初级阶段显的尤为重要。
以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进行合唱训练
首先正确的唱歌姿势是唱歌发声的基础,正确的唱歌姿势应该从开始接触音乐课唱歌时就训练好,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应反复提醒姿势,要求他们做到:身体自然直立,全身保持松弛;双脚稍稍分开可一前一后,重心要站稳;头部端正,双眼平视,上胸畅开,小腹微微收拢;面部表情要自然,还要根据所演唱的作品的内容而随时变换表情。
其次课前发声练习有助合唱教学。新课改以来,许多老师都不敢将发声练习放到课堂中去,怕影响了孩子们学习歌曲的兴趣,打乱了课堂气氛,破坏了人文线索。但当孩子们进入高年级学习阶段,就发现,孩子们的发声方法不尽人意,单声部的歌曲唱得声音就不行了,更别说二声部,多声部歌曲的演唱。我认为,发声练习还是非常必要的,不仅有助于学生发声方法的改进练习,更可以从三年级起,利用简单的二声部配合发声练习,让学生初步接触合唱,从而培养他们聆听的意识以及配合的感觉,以便将来较为轻松地进入二声部多声部的歌曲教学中。比如:在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悄悄话中,结合歌曲《小伞花》《雨天等妈妈》的教学内容,老师可设计这样的发声练习:
2/4 3 3 1 1 | 3 3 3 | 3 3 3
小雨 小雨 沙 沙 沙 沙 沙 沙
1 1 1 | 1 1 1
沙 沙 沙 沙 沙 沙
这样的练习既贴近本单元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声音的训练,又能够通过发声练习进行简单的合唱教学,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