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师能够通过读书来积累知识,然后通过亲身实践来夯实理论基础,最后能够熟练掌握传统艺术表现的技能。通过传统文化与小学美术结合创造出新的实践性课程。比如诗画合一,从古到今就有诗书画本一律论,那么小学美术的“诗画合一”在学生的综合性素质培养学习中到底会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呢?其教学内容如何确定?采取何种方式开展?这三方面正是我的未来目标。小学美术教师应该立足于小学美术的教学实践,本着“以学生为本,以诗画为育人”的原则,从教学的实际点出发,全方面来分析现在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提出新的“诗画合一”,然后并对“诗画合一”的概念以“诗配画”和“画配诗”进行了探源和界定,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思维特点,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美术教学的认知内容,对学生进行“诗配画”、“画配诗”训练,培养学生诗画理解能力、艺术涵养、人文修养、品味诗意人生的一种实践性的教学研究。其教学的两种训练分别是按学段进行“他诗我画”的诗配画练习;二是按学段进行“我画我诗”的画配诗练习。使学生在一种智趣合一的“诗画”氛围中,激发审美情趣,培养创新能力,达到丰富知识、拓展思维、开启心智、增强能力的教学效果。同时,引领学生在一种诗情画意的美的艺术氛围中,陶冶情操,修养心性,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逐渐学会一种诗画化的生活方式,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其中划分学习领域,在造型表现领域、设计应用领域、欣赏评述领域与综合探索领域中开发一系列经典课例,开发丰富的课程资源。
例如五年级《脸谱》一课,我在处理《脸谱》一课时,是“以突出传统文化,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情感熏陶和审美情趣这两方面的有机统一。当注意到这节课是属技法课,如果不认真分析教材与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的话,很容易在课堂上进行技法的灌输,使学生被动枯燥地接受,这既违背新课标的理念,又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的形成。课前准备时,为了能上好《脸谱》一课,我让同学们回去收集有关脸谱的知识及其图案,让同学们课前准备好一张已经画好了的各式各样的脸型,这样来为《脸谱》课堂打好了第一桩。我也准备了几张自己画的脸谱图案和课件,让同学们准备了蜡笔,油画棒,彩色水笔等等。课堂教学目标是了解中国传统戏剧脸谱的造型、色彩,初步了解脸谱的有关知识,学习我国民间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对我国的戏剧艺术有所了解的情境下,再让学生在开放、轻松的环境中完成脸谱图案的绘画,避免走进传统教学模式的枯燥的绘画技能练习圈套。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感上得以升华。我在这节课上尝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即从过去的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自主探究性学习,改变过去美术教学中注重技能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自主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这节课上进行了新的处理,在课堂上播放京剧《驸马爷不必巧言讲》一小段,在观看之后会提问学生戏曲脸谱与现实中人有什么不一样,在多媒体上出示如张飞,关羽,包公的图片,请同学们进行猜测,然后告诉学生应该从颜色和武器或者从图案和颜色上来猜测。如红脸的关公忠胆狭义,黑脸的包公直爽刚毅,勇猛而有智慧等等.....同学生解释在戏曲表演中,脸谱的描绘往往根据戏剧角色行当生、旦、净、末、丑来分别对待,特别是净、丑角脸谱显多种多样,丰富多彩。通过录像资料,让学生再次欣赏并分辨角色行当。通过这一堂课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戏剧脸谱的造型、色彩,初步了解脸谱的有关知识,学习我国民间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