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这是我读的村上春树的第二部书,整本书读的过程中,感觉 很真实,就好像身边发生的事一样。更能感受到,一个人几十年坚持跑步的背后是不懈的努力、强韧的毅力以及辛苦的汗水。
开篇就先介绍了一句真言:“疼痛无法避免,而磨难可以选择”。身体确切的感受,乏力,疼痛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我们是无法避免的。但心灵,精神的磨难我们却是可以选择的。任何一件事,即使无不足道,但是只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我们总能从中汲取到我们能帮助我们成长而不容小觑的力量。
整本书主要是拿村上实际的跑步以及后面的铁人三项来阐述一些事实。这不仅是事实的描述,更多的是我们能从中感受到一些态度,一些力量,一些动力,一些佩服以及一些对自身的积极影响。
首先,村上做事的态度我觉得是我们大部分人所欠缺的。无论做什么事,一旦去做,就得全力以赴,否则不得安心。他不会讨巧,只会脚踏实地,而且为了竭尽全力,会选择破釜沉舟,将后路完全阻断,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即使最后没有成功,但至少不会留有遗憾。还有就是为什么他会成为职业小说家,这是因为他的热爱,他的喜欢。他的热爱是内驱动力,即使再难,也会坚持。人一辈子若是能做自己喜欢的事,这也是莫大的荣幸。
其次,很佩服的是他对进步或者成绩的理解。跑马拉松,他不是为了获得所谓给别人看的成绩。同样写小说,也不是为了博取眼球。所谓进步,就是今天的自己超越了昨天的自己。哪怕只是那么一丁点儿,这也同样很重要。在长跑的过程中,如果说有需要战胜的对手的话,那么那个对手便是过去的自己。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或多或少的会受一些影响。曾经唾手可得的东西,超过一定的年龄后,就不能轻易的拿到了,但内心的积极,向上的态度会让这份增长或者无可奈何尤为灿烂。
再次,对自己的激励和坚持的原则。村上也是人,是人便会有七情六欲。在跑马拉松超过三十五公里后,怎么能够坚持下去呢。那就是幻想自己不是一个人,是一架纯粹的机器。渐渐忘却自己的情感,无需感觉,唯有向前跑。在马拉松比赛中,村上还有一个很令人佩服的原则,那就是不管奔跑速度降低多少,都不会走,这是原则性问题。若违背自己定下的原则,哪怕只有一次,以后就将违背更多的原则。这就是所谓的有过一次,便有再二再三。
最后,村上自己说,若百年后,荣幸有自己的墓志铭的话,他希望上面的文字可以自己选择:
读到“他至少跑到了最后”这一句时,不知为啥,瞬间泪奔的感觉。一个人将一件事坚持大半辈子,可能这件事也不单纯的是一件事了,而是生命中必不可缺的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