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故事:小游戏,大智慧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巧用游戏
小学生天性好动,课堂中教师如果以“满堂灌”的形式进行教学,最终只会使学生失去数学学习的兴趣。而如果将数学知识与游戏进行融合,则可以利用游戏这个“调味剂",活化数学课堂,让数学课堂精彩纷呈。下面我来谈一谈如何在数学课程中由游戏贯穿教学:
1、巧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使得他们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往往缺乏兴趣,感到枯燥乏味,这样就容易产生厌倦情绪,从而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但是,好奇又是他们的天性,针对这些特点,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导入,就可以调动他们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10以内减法”时,在最后的几分钟练习中,可以设计这样游戏活动:课前做好几条不同色彩的金鱼图案,并按头、躯干、鳍、尾剪成卡片,在卡片上写上算式,相同得数的卡片组成一条完整的金鱼。为了得到一条金鱼,就必须正确完成头、躯干、鰭、尾4张卡片上的算式,即使一步算错,则拼出来就是一个“四不像”了。再加上色彩鲜艳的图案,看到这个小游戏,小朋友的爱动好奇的天性很快就激发起来了,积极专心地投入到游戏中来,同时,他们也掌握了“10以内减法”的数学知识。
2、巧用游戏一一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一个好的游戏活动会把课堂教学气氛推向高潮,使每一个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游戏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新的知识,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学生掌握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且能够判断哪些数能被3整除后,我就设计“师生竞赛”的游戏,在黑板上出示一组数据,7212139、 549363、 721845、 321487、6936----找出能被3整除的数,看谁判断得又对又快,当学生屡屡失败产生惊奇时,我就用手势演示,暗示思维过程,学生们恍然大悟,争先恐后地发言:把3的倍数或加起来是3的倍数的数字划去,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变小了, 判断就快了。通过游戏,教学中又出现-一个高潮,学习热情得到了强化。;
3、巧用游戏一一帮助学生集中精力
儿童天性活泼好动,一些细微的小事就有可能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数学学科比较枯燥,学生的注意力只能短时间集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在教学活动中穿插游戏活动,帮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
例如,在教学“形状认识”这- - 课时,由于小学生刚开始接触“三角形”“正方形”“圆柱形”等概念,要想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形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六个小组,让他们进行形状辨认比赛,并让他们举出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三角形、长方形、圆形、正方形等物体,然后进行快速抢答,举出一种加一分,最后获胜者予以奖励。这样将教学的新知识融入游戏中去,让学生能够在游戏中愉快地获取知识。又如,在教学“距离”这一方面的知识时,如计算两个公交车之间的距离,教师可以备好两个公交车模型,让学生亲身体验距离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不同距离之间的加减运算,并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都取得进步。这种把游戏融入课堂中的学习方式可以使教学手段更为“灵活”,让课堂氛围“活”起来,并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数学着眼、从游戏入手,以学生身心特点与教学目标为前提,设计有趣、富竞争性、有思考价值、服务数学的游戏,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健康、丰富的学习体验,让课堂变得更加灵动、活泼、充满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