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教师随笔>>五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五月份随笔
发布日期:2021年06月24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张亚峰     来源:原创

《中青年干部的创新思维和科学决策》讲座学习心得

   张亚峰

参加中青班第五次集中培训,听取了上海复旦大学胡安宁教授关于《中青年干部的创新思维和科学决策》的讲座,深奥的内容让我再次感受到学习的无止境。胡教授以“米——数据”、“巧妇——思路”为提纲,分别讲述了数据采集中的问卷、实验、实地调研、新兴方法和思路中的过程、结构、反事实、前景。讲座的内容或旁征国外先进数据统计方式,或博引生活实际案例,给我一场大脑风暴,沉淀下来,简单谈谈所听感悟。

数据采集的“草根”操作也需要“高大上”的理念指引。胡教授提到的数据采集方法,我们学校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使用。前阶段对于奶茶的主题问卷在网上以扫码形式进行,我们依托信息化对收集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展开研究。但关于设计中的开放性问题设置,看似尊重被调查者,实则带来了数据的整理问题,也带来了许多后续活动的精准定位问题。又如在指导设计调查问卷时的“双重问题”,其实也是我们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细化,问题过于笼统。“实地访谈”也是我们喜欢采用的一种数据收集方式,但这种学生引以为傲的调查方式过程复杂,而简单的操作,使得访谈效果甚微。在胡教授的众多实例中,以理论反观实践,在实践中反思理论实施,这是很重要的过程。

基于数据的分析决策避免片面性。得到数据后,我们往往会根据数据做出一定的抉择,一线教师的我第一位想到的就是试卷分析。一场测试结束,我们往往采集一个班的题型得分点、得分率,分析得失,谋划教学策略转变。可正如胡教授所言因变量、自变量的界定,参照物的不确定,其实很多时候数据会产生假象,影响我们的抉择。因此,我们在一次数据面前,更要结合日常观察,更科学,更全面地思考分析,以求更适当的教学转变。

在胡教授的讲座中还有一个有趣的名词引起了我的兴趣“门槛效应”,同一种情况,不同的开始,引发了截然不同的结局,AB两个小镇也因此呈现不同的风土人情。这不禁让我想到了“破玻璃效应”——一个废弃的建筑,一旦第一块玻璃被打碎,紧接的几乎是所有玻璃都会被打碎。这两种效应实在是异曲同工之妙,一个好的团队建设由怎样的人来“牵引”至关重要。在教育教学中,怎样巧妙地运用,呈现B小镇的情形呢?这是我想在实践中探索的。

感谢胡教授的讲座,以点滴收获实以愧对,望自己在中青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