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读书笔记>>四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读懂教材是教师绕不过去的“坎”》读后感 六月读书笔记
发布日期:2021年06月26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任艳芳     来源:原创

《读懂教材是教师绕不过去的“坎”》读后感

本月读了《读懂教材是教师绕不过去的“坎”》一文,我很感动。于老师始终在学习、反思,丝毫不满足于现状。即使是教了许多遍的语文教材,她每次上课前都要把课仔仔细细重新备一遍,琢磨着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考虑着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她说,文章是旧的,但学生是新的,理解怎么可能一样呢?正是因为于老师充分重视学生的因素,所以每堂课都能抓住学生的心,是他们学有所得。

于老师说“要把课上好,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得,学有追求,工夫在课外。教师要花极大的力气备课。备课有诸多内容,诸多方面,读懂学科教材应该是基本要求,是教课的底线。”她反对教师照搬“教学的参考书”,“课例下载”,他认为这是假读懂,是这些资料的“传声筒”。老师应该有过硬的阅读能力,要在较长时间的阅读实践中独立思考,反复琢磨。所有的资料皆可参阅,但必须以“我为主”,有自己的认识,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深入思考,然后,借鉴他人,分辨正误、优劣、吸收优质养料,提高阅读质量。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具备文本解读的能力,不仅要读懂文字本身,还要读懂文字背后的作者。作为教师要从教材、学生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保持自己和传统教学方法优点,博采众家之长,吸取先进的教学理念,又要有自己的原则,不随波逐流。经过自己不断的整合、实践、调整,融会贯通,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为什么要读懂教材呢?于老师说作者和读者之间,有时间和空间的差距,很容易才生对作品的误读。要读懂牵涉到许多相关因素,所以,要认真解读。学生由于年龄、经验、知识水平局限,读的难度更大,需要教师引领。解读文本时,读者要对作品原意进行揣摩,尽量将接近作者的愿意。随着经典作品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意义越发显露、丰富,读者可以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加以发展。

于老师的观点和我的观点是一致的。每当上课的时候,我先不看教参,先对文本进行自己的解读和理解。比如我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时候,我先自己阅读,反复读,我从文中鲁迅的言行中感受到了他对苦难百姓的一种悲悯,对自己晚辈的一种关怀,对当时执政者的一种愤恨。鲁迅的形象在我心中是立体而丰满的,他不仅仅是“战士”,也是“朋友”、“长辈”。然后我才能去参考教参,查找自己的理解和教参的差异,再去查鲁迅的背景资料。我的这篇文章的解读就更加深入了。只有自己的站位比较高才能去引导孩子。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