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学语文文体教学大观》有感
最近在读周一贯老师主编的《小学语文文体教学大观》,该书从理论和课堂教学两个方面系统讲述了“小学语文文体教学”方面的诸多内容。
在读到蒋军晶老师的《童话到底怎么教》时我深有感触,正好部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童话单元,我可以学以致用。
在教学童话时,首先我们要先想一想童话有什么特点?童话跟一般文学作品一样,是很复杂的,具备的特质相当多,如果在教学时把童话像记叙文一样教就十分可惜了,没有涉及到童话本身的文学的、审美的价值。
童话是要用来讲的,尤其是那些古典童话、民间童话,它们很多都脱胎于“神话”,接近口头文学,让孩子讲述意义非凡。那要怎么讲好一个故事呢?那就需要让学生进入童话,融入童话,成为童话的一分子,成为童话中的一个角色,三年级童话教学的核心就在于此。那怎样让孩子进入童话、融入童话呢?表演应该是很好的一种选择。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表演环节,可以通过表演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如果没有真正让学生理解童话、走进童话的精神世界,学生的表演很容易走向形式化,表演不是简单的动作操练,而是学生在理解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后的情感表达的需要。
而童话的叙事结构,让孩子多读一些童话,他们在比较中自然有自己的发现。比如,这一单元的第八课《卖火柴的女孩》和第九课《那一定会很好》,学生自发地进行了比较阅读,知道了对比、重复等童话结构。
童话需要学生走进文本,体验角色。体验角色的同时,又能帮助儿童更好地体悟文本,让他们在文本中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而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孩子们在想象的情节中满足了他们平时不能获得的体验满足感,在故事中,儿童会想象自己就是童话中的某个人物,这种角色体验的满足感对于儿童来说是快乐的,是其他类型的文体所不能满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