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第六课《秋天的雨》是一篇语言优美、情深意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作者以秋雨为线索,描绘了一个丰收、快乐的秋天。文章的语言富有儿童气息,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生动地表现了秋天的美景,并运用了总分总的写法,从颜色、气味、声音三个方面描绘了秋天。通过美的、充满诗意的语言体会秋天的美好,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朗读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节成功的语文课,琅琅的书声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学设计中,我重点设计以“读”为主线贯串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把抽象的、文学性的语言转化为具体的想象,让一幅幅秋天的图画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同时,通过模仿句式练习,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班学生的朗读未达到我预期的效果,部分同学读得磕磕绊绊,很显然预习工作做得不到位。其次,一些短语、句子读得很散,如“一枚枚邮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快乐的歌。”从整体朗读的效果上来说,读得十分拖拉。因此在课堂中,我花了大量的时间纠正朗读。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通过朗读和想象进行美的熏陶与感染,但是可能整堂课的意境不够,韵味不足,以至于整体朗读效果十分不好。
由于在纠正朗读上花的时间较多,在仿写练习时:“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它把__色给了____,____像____,____,____。”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多,只有几个反应快的同学能够积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