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教师随笔>>六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真正的语文教学
发布日期:2021年10月09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王登朋     来源:原创

真正的语文教学

我们在上语文课时,如果心中没有一个明确且适宜的教学意向的话,那么,我们的教学活动肯定是无的放矢。这样一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便成了“水中月”、“雾中花”了,成为了一种幻影。

其实,老师们的教学意向肯定是有,并且一般也是很明确的,因为教学参考资料或者优秀教学设计中都赫然摆着。如果没有对教学目标进行自己的思考与辨别、筛选与改变,就作为自己教学行动的“指南针”,那么在教学旅途中,面对学生的鲜活的观点、情感、表现时,可能就会尴尬不知所措的地步,甚至找不着南北了。

看来,当教参、周围的优秀教师等“权威”给你设定了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向时,如果你只是将它当成一个既定的工作任务来接受,而不是当成一种需要自己理性反思的主题的话,那么,我们可能成为庸俗的“教书匠”了。因此,那样的教学绝对不能算作真正的教学,因为“真正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而这“自身认同”,就拿面对“给定”的教学目标来说,需要进行“这教学目标有怎样的价值”的追问,当自己内心经过理性思考之后,确立了自己的“教学目标”之后,才能算是初步的“自身认同”。

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意味着在教学目的上,儿童作为人的位置最高,而不是发展语文素养的为最高位置。其实,发展语文素养是为了儿童,假如为了发展语文素养,就不顾儿童的生存状态,不以儿童为指归,那么发展出来的语文素养也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素养。

教学的伦理性、德性、自由,常常没有教学的意向性、交往性等特征被那样受重视,自然,它也就会成为不容易被理解和实现的一个特征了。正是因为这样,要在自己的课堂里实现教学的伦理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