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重塑学习》读后感一
发布时间:2021-10-12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许君

最近我拜读了朱德江老师的《重塑学习》,其中讲到实现深度学习的课堂新样态的思考,我也有一些粗浅的理解。“做中学”的课堂样态,是“基于‘做中学’的体验性学习”为基本学教方式的课堂。“做中学”的课堂以“动手做”为重要学习方式,导引学生在操作、制作、实验、实测等数学实践活动中学习。其中,“做”是关键,“学”是核心,通过动手动脑相结合的方法学习数学的过程,促进活动经验的积累、数学知识的理解、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发展。“做中学”的课堂,可以是正式学习前先布置学生实践,经历充分的体验过程,在此基础上再展开正式学习,也可以课堂上学习与体验过程相结合。

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是新时期对每一位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教师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改变,走出课堂教学的误区,以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

一、教学方式的改变

为学生学习而设计教学意味着由关注教师怎样教转向关注学生怎样学。教学不能仅仅考虑教师教得方便,教得精彩,教得舒畅,而要把学习与学习者作为焦点,以教导学,以教促学。要以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主线,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实现教学方式三大转变:一是教学内容应当从过去以教材为中心的单一书本知识转变为以教材为轴线,以活动为纽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多元化教学内容;二是教学方法应当从过去以知识量为目标,以讲授为基本方法,集中表现为“听中学”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以能力为目标,以活动为基本方法,集中表现为“做中学”的开放式教学;三是教师不再以传授知识为主,而是帮助学生发现和管理知识,由课堂活动的统治者、管理者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

二、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被孤立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和与老师意见不一致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激励每一位学生。面对学生的暂时失败,教师应热情引导。学生始终处于被激励的气氛中,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教师教的职责在于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确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帮助学生营造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引导他怎样去明辨方向;当学生畏惧了,教师应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