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给学生观察》读后感
本月由于读书活动,继续研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结合本月教学内容,有了以下感想: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主要强调的是对于低年级、特别是学龄前儿童的“观察”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也许这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儿童几乎没有形成抽象思维的能力,他们只能更多借助于观察所得到的“形象而具体”的体验来认识事物。但是,观察真的不仅仅只是这些孩子需要,即使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观察也是一样的重要。
本月所教学的内容都是童话故事,第三单元要求学生学习童话故事,感受童话,试着自己编童话;第四单元要求学生对童话的情节进行预测,学会续编故事。这两个单元都与“想象”有关。作为学生,想要拓宽思维,离不开日常的观察与联想。比如12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中,图中的老屋看上去那么慈祥,那么学生就可以联想到生活中慈祥的老人,他们面对别人的请求通常有什么样的反应呢?平时注意观察的学生就会发现,慈祥的老人都很和蔼,热心,所以他们就预测老屋应该会答应小猫的请求。再比如第四单元的习作是续写故事,主题是续写帮李晓明过生日。这也考验学生平时的观察,过生日时可以做些什么?都有哪些人?学生平时观察得越深入、越细致,联想就越丰富、越开阔。
那么,怎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讲到在教小学生的时候,就要教给他们从平常的事物中看出不平常的东西来,教给他们探寻和发现因果联系,经常要他们回答“为什么?”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