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把课堂交给学生,只为倾听心声——吴焱云10月研究随笔
发布时间:2021-10-3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吴焱云

把课堂交给学生,只为倾听心声

10月15日,在学校的安排下,我聆听了任晓星老师的班队课。这是我第一次听班队课,本着学习的心态,我早早坐到了座位上,等待着四(1)班学生们的精彩表现。

然而,这节课却刷新了我对于“课堂”的认识。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常听到要把课堂还给孩子的呼声,但什么是“还”?又要如何“还”?一线教师们往往困惑不得其解。我想,任老师的这节课给了我们答案。

在这堂课上,学生被分为了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又会劳动教育有了不同的分工,从而产生了不同的认识。孩子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对于“劳动”,他们不认为是一种艰辛,更把它看作是一种成长和收获,更“玩”出了花样。四(1)班的“小蜜蜂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丰茂园,用他们自己的双手辛勤劳作,体会劳动带来的智慧和快乐。有了真实的体验,学生自然有了更为丰富的收获。在课堂上,每个小组都用自己的方法诠释了劳动的意义:查资料、实时连线采访、实地考察、写体验日记……孩子们用自己的方法讲述着自己的经历和收获。此时的班主任和听课老师真正成为了学生的“观众”,课堂俨然成了孩子们的舞台。

一堂四十分钟的课,孩子们有序地上台,从不同的角度诠释自己心中的新劳动教育,这是属于他们的经历,说出的是他们的心声,播撒的是他们的希望。此时,老师要做的只有“倾听”。原来,课堂的倾听也是双向的,除了孩子要学会倾听老师,老师也需要倾听孩子的声音,尊重他们的每一种珍贵的,独特的,个性化的观点。在这种双向倾听的过程中,老师和孩子都感受到了学习的真谛。

所以,弯下腰来吧。新时代的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静下心,去听一听孩子的心声,去听一听他们的收获,只有这种双向的,互相尊重的课堂,才会让我们的教育触摸到更远的地方。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