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朱德江主任呈现几个调研题,针对调研题最终出示的结果,我是有些震惊的,但其实我也是心知肚明。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对于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大体还是比较了解的,而且深有体会。
班级里四十几个孩子,一堂40分钟的课结束下来,真正能把当堂知识点彻底了解的只有一两个人,从孩子最后对本堂课的总结可以看出。几乎不会有一个孩子会把这堂课的整体思路重述出来。虽然大家做的作业正确率很高,但这仅仅针对本科最终灌输的结果知识点,孩子进行了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练习,通过这种机械练习,孩子对于练习册上的作业也就形成了惯性思维。但如果过几天再把相同的作业给孩子做,估计正确率会下降一半。我去年执教三年级,今年把孩子带上四年级,虽然增长了一个年级,但是大部分所学内容其实就是三年级知识点的重复。可是大部分孩子所表现的是“这是一个全新的知识点,我们从未见过它”。
我们一直以来都会有个错误观念,要想学好数学,就要进行题海战术。于是一遍又一遍的刷题,孩子厌烦了做题,对学习也不会有喜欢之情。试想,如果一个孩子对每节课的知识点彻底了解之后,起初的练习已经起到很好的巩固作用,那么这个孩子还需要进行题海战术吗?我觉得这是不需要的。于是“浅层学习”不再可取,而迫在眉睫的需要是让孩子进行“深度学习”。
书中所述:深度学习要求学生积极主动,高度投入。学习过程充分展开,主要以理解、应用、分析、推理、综合、评价、创造等高认知水平活动为主,学生主动地、探究式地建构和创生知识,开展深入内容本质的概念理解、原理探究、问题解决等学习。而最终呈现的学习结果是学生能深刻理解学习内容,把握知识的本质与联系,能将学到的知识迁移与应用,实现知识的深层加工、深刻理解以及长久保持;“高层次认知能力”和“高阶思维”有效发展。
那么要想达到深度学习的高度,书中也分别从“入学”“真学”“深学”3个方面展开介绍。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对年幼的孩子更是如此。兴趣给孩子带来的投入会创造一种自身动力机制,回过头来促进学习更多的东西。“真学”是一种真实的学习过程,体现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行为,进入深度思考的状态,生生互动,积极表达,提出问题,学习进阶。通过真实的学习之后,最终深刻理解意义,学会迁移,将所学知识运用其他问题的解决上或者生活中,并且思悟成长。
教育是一项非常深的主题,它所面对的对象是年幼的孩子,而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又呈现多样化,为了孩子更好的发展,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是“以学习为中心”课堂转型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