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读后感
仇海洁
再度捧拾起薛瑞萍的书籍——《书声琅琅的三年级》,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细细品读,不由沉醉其中,收获颇丰,让我不断纠结的四年级教学豁然开朗,我茅塞顿开,大师不愧是大师啊!
这本书中提到了两个新词汇:“白色朗读”、“白色倾听”。一开始我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也很好奇,如雾里看花。随着阅读的深入,我犹如醍醐灌顶,这种方法真是精妙啊!薛瑞萍老师认为,对人发生影响的阅读是从第二遍开始的。因为读者只有摆脱了对情节的牵挂,才可以静心体味文字深处的东西。用玛格丽特.杜拉斯的话说,这叫“白色的阅读”。薛老师认为能够引起孩子于不知不觉回味潜藏在文字内部的美好声音的深刻学习,也应当从第二遍的朗读和倾听开始。在第二遍,孩子的注意力将不再被故事所牵引。随着朗读。他们亲切地忆起和重温的,是情节,更是文字和声音。所以她在学生面前把《失落的一角》、《三打白骨精》、《拉萨的天空》读了又读,孩子们的感受也一次比一次深刻,渐渐地孩子们也学着把优秀的文章来回地默读,反复地诵读。这种“白色阅读”、“白色倾听”其实就是对学生的文学熏陶。
为了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每周一的早读薛老师专门用做朗读和持续默读。老师和学生事先精心挑选好自己要阅读的文章。薛老师建议所选的文章一定是短小精悍的、有一定内涵的儿童诗。开始早读了,首先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长度为五分钟左右的一篇课外短文。学生听老师朗读,不仅是听故事,也是在学老师的朗读。余下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持续地默读。相比之下,我们现在大多数的班级早读都是采用学生齐读课本的方式,老师则高高地站在讲台前用严厉地目光搜索着那些不认真读课文的学生。同样是早读,前者学生兴趣盎然,饥渴地吸收着课外的知识养分;后者学生迫于淫威乖乖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对于那些早已把课文背得滚瓜烂熟的孩子来说,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于是,找到方向后,说干就干,我也和我们班的孩子们一起进行“白色朗读”、“白色倾听”,因为自我觉得本人的朗读还是拿得出手的,就用自己的朗读魅力去吸引这群小不点吧,引导他们走向阅读的世界,进而感化他们。实践出真知,孩子们的朗读水平日渐提高,有一部分孩子早已走入阅读的世界,津津有味地享受着从课本到课外书籍的魅力。我也有点儿“沾沾自喜”,这种良好的势态一定要继续保持、提高!不过对于早读课,我还是没能尝试薛老师的做法,主观、客观原因并存,不过,内心还是很期待以后的早读也能多变换一些读书的形式,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读书兴趣。
阅读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感谢读过的、读着的一本本书籍,让我不再纠结教学道路上的不堪重负、迷惘,找到了前行的方向,我愿和孩子们一起快乐地行走在书声琅琅的四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