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度一:“入学”策略
学生高度投入学习是学习发生的内源动力保障。学生热爱学习、投入学习的内在动力来自哪里呢?最根本的应该来自人的成长需要。教学中,要通过积极学习情感培育、增趣添魅、“情境+任务”导引卷入学习、小组协同学习等“入学”策略,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究欲,促进学生热爱学习和全身心投入学习,帮助学生逐步从“外部驱动为主”走向“自我内生动力”,实现知识增长与情感动力共生。
一、积极学习情感培育
成功的学习都必须经历多个元认知的过程,在这其中,情感和情绪都扮演发动机的角色。
-------【法】安德烈.焦尔当,裴新宁.变构模型―学习研究的新路径【M】. 杭零,译.
(1)营造和谐、安全的心理环境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信任每一位学生、对学生多一些赏识与鼓励、多一些尊重与期待,让学生在课堂上少一些压迫感和恐惧感,从而激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学习的自信心,让每一位学生能在课堂中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在课堂上,老师往往会因为学生的反应迟缓或者失误而迁怒,导致学生不敢主动发言甚至不敢发言,久而久之,学生就沉默了下来。整个课堂氛围是压抑的,学生是充满畏惧的。这样的课堂已经完全脱离了教育的本真和教育的美好。教育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学生在课堂上充满激情和情感,课堂上愿意并且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老师的眼神是充满了鼓励与赞许的,学生的心理是阳光的、向上的。
(2) 用关爱与激情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生,因为年龄小,有时候纯粹是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喜欢上了这门学科。大部分学生喜欢知识渊博,有经验、有激情、有方法、幽默、常带着笑容、善解人意的老师。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要不断调整、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要丰富和创新教学形式,要善于调节课堂氛围,一段精彩的演说、一句温馨的话语、一句幽默的故事,一个微笑、一次肯定、一句鼓励,一句关怀,都能引发学生内心真实的感悟和美好情感的产生。
(3)提升“学习成就感”
教学中,教师多搭建合适的“脚手架”,多用“正向激励”,帮助更多的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特别是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即使一点点的成功体验,也能帮助他们重建积极乐观的愿景和学习信心。比如,为学生提供展示分享自己想法的机会,在分享中获得更多的肯定。
二、增趣添魅
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曾为少年儿童题词:“数学好玩”。
要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一方面教师要精心设计和创新教学,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提高学习任务的新奇性、活动性、多样性和挑战性。另一方面,要紧密联系生活情境,丰富学习内容,强化综合学习、实践学习、项目化学习等,导引学生体会数学的丰富性,体会学习中“理智的欢乐”,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
感悟:如导入方法上,可以讲讲故事、做做游戏等等,增加课堂趣味。
三、“情境+任务”导引
问题情境导引: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于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于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四、小组协同学习
1、独立思考先行
可以利用学习单等形式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等,再在组内开展分享讨论。
2、建立协同学习规则
3、“听、说、问、教”协同
感悟:现在的小组讨论之所以收效甚微,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学生的独立思考不够;组内协同学习没有真正发生,即规则没有建立;在当前的小组学习中,往往能看到学生说,但学生之间的倾听和深入讨论不够,因此要引导学生不仅要说出自己的观点,更要倾听别人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