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听了王海峰老师的一节《认识三角形》,让我受益匪浅。本节课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王老师全程贯穿“是真的吗”数学实验,精心设计课堂习题,让学生在数学实验中层层推进,不断探索和完善对三角形的认知,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在探究三角形的顶点、边和角对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到底有多大的决定性作用时,王老师精心设计了一组“是真的吗”数学实验:(1)有网友说,在纸上任意点三个点,一定能用线段连出一个三角形,是真的吗?(2)有网友说,两个三角形,如果它们对应角的度数相等,这两个三角形一定完全相同。是真的吗?(3)有网友说,两个三角形,如果它们对应边的长度都相等,这两个三角形一定完全相同。是真的吗?通过这组实验,相信学生在饶有兴趣的做数学实验,玩数学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对三角形的顶点、边以及角对三角形的形状大小的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练习过程中,王老师设计了继续玩“是真的吗”数学实验:小明用长方形卡纸做成三条边长分别是5cm/4.5cm/3.5cm的三角形,原来卡纸的长时5cm,宽至少是多少?有网友说,长方形卡纸的宽度只要3cm左右就够了,是真的吗?学生在动手做数学实验的过程中,证实了这样的说法,同时也认识了三角形的底和高等基本数学知识,知道底和高的对应关系,学会画三角形对应底边上的高。
整节课王老师通过好多好玩的“是真的吗”数学实验,研究了三角形。又列举出一系列“是真的吗”数学实验,这样的探究型学习课堂非常值得我去学习。数学上确实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用“是真的吗”这样的刨根问底的精神去探索去研究,正如王老师所说,只要我们积极思考,善于思考,一定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通过对数学实验案例的深度学习,清晰地了解到教师的深度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学生的深度学习可以促进教师进行深度教学。同时,进一步明确了数学实验活动并不止步于对表面的感性认识而是以更深入内化的认知基础进入对客观属性的深层次探究,使学生能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