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以培养学生数学自学能力为目标,分析了在小学数学课中建立自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提出了建构小学数学自学课堂的有效方案。
第一部分,构建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意义。文章首先指出目前的现状:我国仍存在以教师输出为主的教学模式;其次指出,小学高年级是提高学生数学思维和学习技能的重要时期,也是为学生今后学习数学做好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第三引用“新课标”,课标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当好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应该将其付诸实际。综上,不管是对于小学高年级还是未来数学教学对的发展方向,开展自主学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部分,构建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模式探析。文章结合在实践教学中的工作学习经验,总结出以下四个方面来进一步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学科的自主学习意识进行培养和优化。
1、播种----培养自主学习兴趣。文章以“在同一时间段,不同身高与影长之间的关系”为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周末时间到阳光下去测量影长,引导他们进入独立学习的状态,并培养其独立学习的技巧。课堂上老师针对问题进行提问,其中回答得很好的学生说明其对课程内容进行了一定的自主探究与学习,教师可以给予其一定的头衔奖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学的满足感。进而从“兴趣提升”“预习的重要性”“头衔奖励的意义”和“自学兴趣的培养”几个方面阐述了这样做的优点与好处。
2、松土---注重教学模式改革。文章建议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创设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来改善小学高年级数学自学技能。首先,选择小学合作训练模式;其次,积极整合多媒体技术,通过多种、简洁、动态和静态的课件组合,充分集中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和专注度;此外,建议学生先独立探索课程内容、设计预习内容,与小组交流,在比较中感受不同设计的优缺点;另外,教师还可以将游戏培训、竞争性培训和角色扮演等方式灵活应用于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育中。
3、施肥---预留自主探索空间。课堂上,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提问,要在第一时间将不懂的问题向老师发起提问,争取当堂对问题进行解决。反之,如果整节课都是高强度的信息输出,课堂只会成为一个信息的传输场所,而非一个信息不断被“温故而知新”的孕育之地,没有独立的探索空间,无助于培养独立的学习技能。以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为例,它们都运用了转化的策略,可以提问“梯形的面积公式能否也使用这种转化的方法进行推导呢?”这一延伸问题的提出,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引导学生从转化的方向进行思考。在这一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对于转化的数学思想有了深刻的体悟,空间观念得到一定发展,还切身感受到了图形学习的乐趣。成功的体验是对学生自主探究与学习最大的鼓励。
4、浇水----提供自主学习方向。小学生的学习和探究能力暂未受到定向的刺激得到释放,因此教师不应完全忽略自主探究过程。面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教师必须有耐心和恒心对学生进行指导,为学生独立学习明确研究方向。以“圆柱的表面积”一课为例,课前让学生想办法画出圆柱类似物体的展开图,课上师生一同测量数据,组织学生逐渐探究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最后,是全文的总结部分:小学高年级的数学学习是全面提高学生数学思维和学习技能的关键时期,因此,为了提高数学教学成果和学习效率,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明确培训目标。并提出自主学习能力为未来的影响力。
通篇论文学习下来,对于作者的课堂实例感受较深,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也要经常积累一些课堂实例,运用于论文写作和教学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