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深度学习
最近执教了《解决问题策略》,四年级上学期的策略主要是借助表格将题中信息整理在一张表格里,关于信息的整理可以从问题想起,也可以从条件想起。但是在执教过程中我有一些疑问:
1、什么时候从问题想起,什么时候从条件想起。
2、是不是这个课的所有题型都可以从条件想起,从问题想起?
3、四年级的孩子能否都能理解从条件想起,从问题想起。
在执教过程中,我发现这一课的题型基本上都要用到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份数=每份数,总数÷每份数=份数这3个数量关系式。反而我觉得“从条件想起”“从问题想起”的意义并不是很大,四年级的孩子对于这3个数量关系式还出一个一知半解的状态,因此在执教这节课时,我并没有重点强调从条件想起或者从问题想起。
我把所有的重点放在列表,教孩子学会根据题中信息列出表格,再结合3个数量关系的呈现,大部分孩子还是很快理解题意。但是这样的教学只处于浅层教学,真正要让孩子去理解题意,必须进行深度学习。
关于这课如何进行深度学习?我觉得要做好几点:
首先可以帮助孩子掌握规律,一种是每份数已知的情况,一种是每份数未知的情况。可以把这种题型都罗列在一起,观察其共同特征,在解决出第一个问题的同时,让孩子自己总结归纳,当然必要的练习需要同步进行,起一个巩固的作用。
其次在进行第二段学习时,有意识的将这两种题型混在一起,帮助孩子提高辨别意识。如果依然没有大部分孩子做到百分百理解,可以在讲解过程中让孩子将这些题型分分类,分类之后再集中的讲一下,并且在每次讲解都要让孩子提高列表意识。有了良好的运用解题策略的意识,就能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结合具体情境来讲解,孩子的数学意识还没有强化之前,我们可以借助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题意。
在整个课堂中,要求教师要有很好的管理课堂的能力,能收就收,该放就放。孩子的水平参差不齐,如何确保孩子能够在一堂课有所学,需要关注他们课堂上的参与度,是否覆盖到每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