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第二讲《实现深度学习的学导策略》--顾洁 10月研究随笔
发布时间:2021-11-19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顾洁

第二讲《实现深度学习的学导策略》随笔

        数学学科在于研究集合图形和数量关系等知识,对小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再加上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过于枯燥,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对此,教师在全新的教育形势下应引入深度学习,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合理地思考所学知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  合理渗透数学思想,构建深度学习课堂   

        小学阶段学生内容较为简单,但很难挖掘其中隐藏的数学思想,只有让学生明确数学思想才能使其真正掌握知识,领悟数学学科真谛,最重要学会站在数学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思维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实生活中蕴藏很多数学知识,例如在银行存款时要计算一段时期内可收取的利息,或在购物时会对比同类商品不同价格,上述均能运用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解释。数学教材中涵盖的知识也能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参照物,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借助具体案例实现和抽象数学知识之间的转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构建深度学习课堂   

        合作学习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受到教师和学生一致好评,该教学方式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彰显学生主体作用,更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因材施教打下良好的基础。合作学习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而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划分小组,在分组之前可先向学生准确阐述合作学习目的和具体要求,在尊重学生需求和意愿的前提下协调各个小组,目的在于使每个小组成员学习成个性特征、性格才能等符合互补性和差异性原则。一般合作学习运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方式,这种分组方式能保证每个小组成员的多元性,更能增添小组间的竞争意识。   

三、  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构建深度学习课堂   

        反思也可称作反省,即人们对自身心理感受和思想等的思考。自我反思是有利于个体再学习活动和活跃思维的有效途径,还可促使学生产生终身学习的欲望,持续反思会发现困惑,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而加以改善和弥补。小学数学教师如果想要学生深度学习,那么就需要引导其学会反思,使学生站在理性的角度思考知识内容、推理过程和思维方式,提高学习效率。相关研究指出,一旦個体对所学知识产生怀疑,那么其思考已逐渐走进深刻阶段,真正理解了事物的内在价值,因而数学教师可在教学中经常引导反思:“这样做是否合理?”“这样做是否正确?”只有质疑才会有深层次发现和进步。   

四、  搭建练习实践平台,构建深度学习课堂   

        虽然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教师也应抽出相应的时间供学生练习,改变传统教师讲解过多,学生练习偏少的现状。课堂练习是教学的重要组成,更是学生发展智力、掌握知识以及形成技能的关键途径。教师应精心设计灵活多样的练习,保证练习的开放性和层次性,同时还要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达到综合培养目的。与此同时,课堂练习要将重难点知识融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分析以及解决问题。   

        总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能帮助教师和学生深入把握学科本质内涵,尤其能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意识,最重要是能促使学生全面理解所学知识,构建有利于提高思维发展和学习效率的知识体系,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