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深度学习:让数学学习在课堂真正发生》蒋珍9月研究随笔
《深度学习:让数学学习在课堂真正发生》蒋珍9月研究随笔
发布时间:2021-11-2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蒋珍

深度学习:让数学学习在课堂真正发生

参加《深度学习的视域下提高学生自助学习能力的研究》这个课题后,我大脑中一直在思考的就是什么是深度学习,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真正的让学生们进行深度学习呢?

 深度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地学习新思想和分析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进而提升学习层次,强化学习能力,去适应新情境、探究新问题、生成新能力的综合学习。目前,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如形式化、程式化、碎片化等浅层学习的问题和现象。事实上,要想使得学生取得数学学习的最佳效果,只有在课堂中通过深度学习,才能不断建构自身的数学体系,同时体会思考的乐趣。

学习情境的真实展现和学习过程的真实展开,是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结构的必备条件,只有真正经历用已有数学活动经验不断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学生的深度学习才有可能发生。

 1.开展真研究。利用学生已知经验,组织学生研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方式,但在课堂上往往受时空的限制,有时很难有效地完成,要么蜻蜓点水,要么变成个别同学的研究,最终演变成了假研究。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六下《认识圆柱》时,常常请学生用带来的圆柱体物体观察交流,总结特征。从课堂教学来看,有一部分学生并没有参与到研究中来。如果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引发思考、启迪思维,真正感受圆柱的特征,课堂交流讨论就会更有质量,对圆柱的认识就会更深刻。

  2.落实真经历。学习中的真经历一定是遵循认知规律的,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亲历“重蹈人类思维发展中的那些关键性步子”,学生才会进行深度学习。

  例如:在五年级上册中《小数的意义》时,一个学生解释“一张桌子的宽是0.5米”时说:“0.5米就是分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回顾这位教师的板书,不难寻找到问题的根源。

  板书:

  一位小数 两位小数 三位小数

  0.1= 0.01= 0.001=

  0.3= 0.04= 0.005=

尽管教师在教学时依托情境,但板书时却屏蔽单位,从而导致学生认知的脱节。如果在例题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带有单位名称的算式摘录在黑板上,比如0.1米=米,0.04厘米=厘米,组织学生读一读,充分感悟小数与分数联系,发现单位相同,然后再把黑板上的单位擦掉,那将会事半功倍。

深度学习是对学生学习提出的一种较高要求,作为教师只有深度钻研、深度反思,才能促成学生努力学习、学会学习、享受学习,最终达到深度学习的最佳状态,让学生真正在数学学习中乐此不疲。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