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关注生活、再现生活、回归生活的,课堂中的收获指导生活。本节课我将指导学生明确值日职责,学习解决值日困惑的方法、技能,并在实际生活中学以致用设为本课教学重点;将通过案例学习,纠正值日中经常有的错误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值日观设为本课教学的难点。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做到了以下几点:
1.重新确立教师的角色。课程要求教师彻底转变自己的角色,成为学生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甚至是参与者。其主要任务不是讲解教材,而是努力地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结合实际,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但又不能放任自由,还要适时地点拨、引导。在本节课中,我努力充当一个导演的角色,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2.让教学穿行于活动之中,突出课程“活动性”的特点。道德蕴于生活之中,教学蕴于活动之中。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我充分考虑到“活动性”这一特点。整个课堂均以活动来实施,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并将对学生的教育相应地融入其中做到自然而然,不露痕迹。
3.在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中开展教学。学生是在真实的生活中获得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我们应重视教学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让教学变得对学生的生活有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我所选用的“学材”都是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大多数都取材于学生的真实场景,让学生不再抽象地认为这只是一-些图片,而是感受到这样的情景和事件在他们身上真真切切地发生过。例如,教室的图片、问题的情境都是学生平时学习生活中的真实场景,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他们的头脑中也会出现类似的画面:“呀!这样好脏啊!”“我以前也常常这样,这样不太好。”有了这样的感同身受,育德方能水到渠成,而非停留于认识和观念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