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教师随笔>>二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11月随笔
发布日期:2021年11月23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茅雨     来源:原创

考虑学生的生活范围、此时学生生活的真实情况,以及与中年段的衔接问题,公共财物的范围基本_上是以学校生活为主,主要涉及公物而不论及“公产”目的就在于帮助学生树立公共观念‘这些是大家的”,以此区分公物和私人物品。此课内容也融人了中小学生守则的相关规定。

首先,认识学校的公物,建立公物的概念能帮助学生形成爱护公物的意识。二年级的学生不缺乏使用公物的经历,并且时时刻刻都在享受着公物提供的种种方便,但对于什么是公物还没有明确的、深刻的认识。因此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公物,怎么爱护公物,会让学生更有责任、有担当。

其次,通过调查身边的公物,了解使用公物的状况,能够让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反思自我和他人的行为,在寻找和思考中探索爱护公物的方式。对校内公物的保护也是一一个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学生养成责任意识的重要途径。二年级学生对身边公物的使用情况,生活打下基础。

校园里的--切设施都是为全体学生服务的公共设施,在此引导学生养成爱护公物的习惯,是维护公物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需要,这对于学生今后成长和立足于社会都不无裨益。“保持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是现行《中小学生守则》第4 条“明礼守法讲美德”中的内容,它是一条具有操作性的行为规范,体现了国家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立德树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作出的根本要求,反映了落细、落小、落实的.理念。因此,我们编写这一课是为了让学生把认识公物、爱护公物的意识落在实处,引导学生发现并关注到与他们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公物,解决校园公物保护中的具体问题。

作为引导学生认识、爱护公物的重要内容,《这些是大家的》是《我们在公共场所》这一单元的第1课,它对其他几课起着铺垫、引导的作用。本课主要依据《课程标准》中“健康、安全地生活”板块中“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劳动习惯’的第12条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中的卫生保健设施”,“负责任、有 爱心地生活”板块中“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第5条“爱护公物,行为文明”等要求而编写。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