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让孩子关注你课堂的法宝
横山桥中心小学 陈俊宇
上周给一(3)班上科学课,一个孩子在课堂上讲小话,看他那丰富的表情我就知道他肯定是在讲跟课堂无关的事情。但是为了不打乱课堂节奏,我选择了用眼神提醒。于是我一边讲课,一边望着他,不一会儿他注意到了我。本以为他会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但他直接选择忽视,继续说着自己的话。第二次,跟他讲话的孩子在注意到我的眼神后都停了下来。可他却依旧如此。无奈之下我只能走下讲台请他回答问题,结果自然是站起来一问三不知。下课后我很严厉的批评了他,可能是话说重了,第二天早上班主任周老师找到我说孩子的妈妈给她说孩子一晚上没睡好。当我知道这个情况后,我意识到自己的批评教育非但没起作用反而让孩子产生了惧怕的心理情绪。想到这一点,早读结束我把这个孩子叫到教室外面,这次我跟他聊了很多,他告诉我:跟别人讲话主要是因为跟他讲话的这个孩子愿意听他的,其他同学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愿意理他。我告诉他:课堂上讲课是不对的,尤其是在老师用眼睛提醒你的时候你仍然在讲话,那这就是你不对了。你犯了错误当然要被老师批评了,不过老师的确不该对你这么严厉。以后如果没有人愿意听你说话你可以在课间找老师谈心聊天。但是你必须要认真听课,并保证不违反纪律。如果你做到了,老师愿意和你聊一聊你想说的事。
这周再上3班的课,这个孩子果然坐得端正,听得认真。正如李玫瑾教授说的:“孩子的内心世界是需要宣泄的,如果他没有一个宣泄的途径,那么这个孩子在长大成人后就会变得城府极深。作为父母也好,做教育工作者也好,跟孩子共情永远是第一重要的,赶在孩子人格与价值观定型前让他感受到关心,那么他就愿意跟你分享他的情感,你就真正走进了他的内心世界。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他就愿意接受你的意志。”
通过这件事,我觉得我应该每天都问问我自己:我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真的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孩子么?如果不是,我跟孩子之间的交流就是有代沟的,就是无用的,就像一开始以一个老师的角度严厉批评这个孩子,结果却不如人意。但事后跟他像朋友一样聊天却能在达到目的的同时有一些“意外”的收获。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