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读书笔记>>一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11月读书笔记
发布日期:2021年11月25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陈俊宇     来源:原创

不要让孩子无“事”可想

横山桥中心小学  陈俊宇

今天下午是四(5)班的科学课,一进门学生就围上问我:“陈老师,今天的科普5分钟能不能讲讲为什么先看见闪电,然后才能听见雷声?还有就是为什么天空中会产生雷电?”其实,这原本是五年级上学期教材当中的一个拓展内容。现在讲给他们四年级的孩子是有点难理解的。但我还是决定跟他们说一说,于是我大致讲了一下雷电的形成过程和条件。当我讲到:“闪电是一种能量,能量就是我们吃到肚子里的食物转化后产生的东西。”这个概念时我注意到教室靠窗的后面有个学生怔怔的望着窗外,我以为他是开小差就走过去提醒。但就在我快走到他跟前时,他突然回头问我:“陈老师,如果我能让雷电进到自己身体里是不是我就不用吃饭了?”全班同学都在哈哈大笑,有几个调皮的男生还嘲讽他在做梦。但我却鼓励他好好学习,希望将来有一天他的想法可以成真。

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之前在看到朱永新教授《新教育之梦》理想的学生这一章内容时,里面一句话提醒了我:“16岁的爱因斯坦就曾经有过这样“怪诞的想象”:假如我骑在一条光束上,去追赶另一条光,将会产生什现象呢?这是他后来发明相对论的初因。”朱永新教授引用爱因斯坦的例子在我理解,应该是他想表达:如果没有创意,学到的知识再多也是死书,思维一定要有活跃度,有弹性,才能有明确的目标。这也与之前区教研员夏老师在调研时讲到的:关注“活泼”的孩子的思维,组织适合这种学生的学习方法,不要挫伤他们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不谋而合。

身为教师的我们每天都在忙忙碌碌的讲课,批作业,在这种匆匆一日的状态下是否认真的思考过那些生来就喜欢独自思考问题,而且会经常产生那种天马行空的“怪诞”的想法孩子的处境?我想,只有我们走进这些孩子的内心深处才能欣赏到这些孩子最炫丽的思维世界。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