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会倾听
——是云华11月教学随笔
学习不仅需要表达,更需要倾听。只有倾听,才能产生思考和对话。有效的倾听能帮助学生博采众长,触类旁通,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日本学者依藤学也曾提出:“倾听他人的声音是学习的出发点,越会倾听的学生越善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学生往往都喜欢安静地思考、认真地倾听。”“倾听远比发言重要。只顾自己说,只关注自己,就无法倾听别人的语言,无法思考,学习的本质就无法体现。”
只有听清楚了别人说了什么,才能发生学习的交互,才能形成“深究型对话”,才能有学习的真实发生。但是,我们在课堂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正在与一位学生对话,其他学生却不认真倾听,甚至旁若无人地做着自己的事;一位学生的发言还没有结束,其他学生已经高高地举起自己的手,甚至喊看:我来,我来......有时小组讨论非常热闹,但每个学生都在抢着发言,只想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而不注意别人说了什么。这样的讨论交流表面上看似热热闹闹,实质上没有达到信息交流、引发思考、促进理解的效果。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提高听懂他人观点的能力。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如养成认真听别人的发言、等别人把话讲完以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必要时做一定的记录等倾听习惯。教师可以用“你听明白他的意思了吗”“你听懂了吗,你能再说一遍吗” “对于他的方法,你有什么想法”“你真时棒极了,听得这么仔细”等语言引导学生倾听,促使学生自觉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地思考。其次,教师要注意倾听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先耐心把话听完整,听懂意思,再细心区分出数学观点”,引导学生学会把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学会理解和接受他人正确的观点,学会从别人的发言中捕捉闪光点或不足之处,学会合理地评价他人的观点或想法。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倾听时关注别人的发言中错误或不严密的地方,自己深人思考后随时准备补充或质疑,通过对话,把交流引向深入,可以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这样的语言:“你讲的我还不是很明白,你能再解释一下吗”“我的想法与你不同,我是这样想的”“如果是这样,用你的方法,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