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读《重塑学习》第五讲心得体会——周蓉12月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21-12-2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周蓉

一、什么是预学分享的课堂样态?

就是基于独立预学的分享讨论式学习的数学课堂。即先由学生预学,让学生带着学会的知识和存在的疑问参与课堂,再组织分享学习。分享学会的知识,提出自学中的疑问,在师生、生生的分享讨论过程中,梳理知识,解疑释惑,促进能力素养的同步发展。预学分享的学教方式能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因为学教结构的变化,使学生必须先行学习,同时课堂前半部分,以学生的分享交流为主,教师需要让出讲台,减少自己的时间,这样也促使教师更多地研究学生怎样学、怎样导学、怎样助学,有效实现从教为中心转到学为中心

二、预学分享的课堂样态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是独立预学,即学生自己独立自学或探究,可以是基于教材的文本阅读式预学或基于问题的探究式预学,刚开始时教师要注意预学的方法指导,导引学生学会自学,必要时可以设计预学学习单帮助学生自学。

(二)是“分享交流,知识梳理”,主要是在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尝试解决问题等基础上,分享通过自学学会的知识等,一般通过小组分享、全班交流的方式进行,在学生分享“学懂了什么”的过程中,梳理该课内容的知识要点。

(三)是“提出问题,深度讨论”,基于学生“预学后提出的问题”开展深度互动学习,鼓励学生提出自己预学中的各类问题,并通过一定的方式呈现,再基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深入学习,教师提供一定的“针对性助学”。同时,还要适时引导学生反思归纳,帮助学生感悟。

(四)是“应用拓展”,在学生基本理解、掌握相关概念和方法后,教师要设计一些变式或适度开放、探究的问题,导引学生及时练习,促进知识的应用和思维的拓展。“预学分享”这一课堂样态适用范围也比较广泛,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相对不强的概念学习、运算法则的学习等,也就是学生自学容易把握的内容。实施“预学分享”的学教方式,学生的重点是独立学习、合作学习、讨论式学习,教师需要组织学习、导引学习、针对性助学。实施“预学分享”学教方式的过程中,还要防止过度重视文本知识,“停留于形式,低层次模仿”等现象。

三、预学分享的课堂样态讨论如何深入

提出问题,深度讨论阶段是预学分享课堂样态中导引学习走向深入的关键阶段。教师要导引学生提出预学分享中的问题,组织学生深度讨论,并提供针对性助学,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例如在“三角形认识”的教学中,学生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1)三角形与其他图形有什么不一样?

2)为什么说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3)三角形的高起什么作用?

4)直角三角形有几条高?

5)三角形的高怎么画?

学生提问后,教师先让学生结合前面的学习讨论“三角形与其他图形有什么不一样”,再讨论关于“高”的几个问题,最后讨论关于“三角形稳定性”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很难理解三角形形状的唯一性,教师富有预见性,准备了规格相同的3根小棒和连接扣,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比较观察,体会“唯一性”,以针对性助学帮助学生突破认知上的难点。我想这样的课堂学生的思维才能积极的动起来,这样的课堂才算是分享式课堂。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