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课堂应是学生的课堂,学生应是主角,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我们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说”“想”的时间,学生思考的时间、空间越多,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越高,学习越主动,课堂就越吸引学生,思维活跃的课堂才是有生命的课堂。我们教师可以将视线更多地转移到学生身上,更多地学会倾听,多倾听来自学生的声音。了解他们所已知的,明确他们所未知的,及时的调整我们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这样更能有效的进行学生思维训练。
我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中,我设计了课前预学学习单,让学生围绕预学学习单开展预学,以规范和引导学生预学步骤,提高预学质量。我设计了如下预学学习单:
1、用不同方法比较每组两个图形的面积;
2、剪一剪、拼一拼,把一张平行四边形纸转化成长方形;
3、量出相关数据,算出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4、比一比、想一想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
5、通过以上活动,你有什么发现?学习单如同一根纤绳,牵引着学生循序渐进,漫步在知识的海洋,一步步抵达彼岸。
当然教师的提问也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并且是在教学中很难用精、用巧的艺术。不少教师当然包括我,课堂提问的艺术掌握不够,往往表现为浅显琐碎问题太多。重结论轻过程,提问流于形式,提出问题太浅,或太难,或可有可无,无层次感。等候学生回答的时间太短,学生未能充分思维。真正有效的提问往往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
通过读书学习,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有了进一步深刻的认识。我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该转换学教结构。就像朱德江老师所说:“教,是为了不教”,教要为学服务,教学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是为了会学”,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从“学会”走向“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