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学习了《重塑学习》的第三讲促进深度学习发生的学导设计,导学案不是简单的照搬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习要求和教材内容,而是以学生有效学习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的。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同一新知识的认知程度是有差异的。教师有时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指导性学习, 先将学生有差异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尽可能地调整到大致相同的层面上来,再组织学生学习新知识。在把握数学教材知识的逻辑起点和摸准学生生活经验现实起点的基础上, 在教学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前,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 从知识、思维、方法、思路等方面,为学生做好导学设计,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导学案的设计,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其核心根据学生的有效学习的需要,以及班级授课的特点,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基本教学策略是:“问题式导学,过程式学习”。在操作过程中强调“学的重心前移”、“教的重心前移”、“管理的重心前移”,教学中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潜移化”,使三维目标落到实处。以学定教,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明确学生有效学习有赖于教师有效设计。
根据学习目标创设情景,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探究,使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对教材首先有一个初步了解,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学习,然后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问题,完成第二次学习。这种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明确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有了保证,思考深度得到了加强。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安排导学。对于知识起点高、思维难度大、方法难把握、思路不顺畅的教学内容,需要进行导学;对于认知方式、维策略、发展水平、学习能力、知识经验相对滞后的学生,教师也可以安排指导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