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一直是教师工作中不可缺少一个环节,尤其是后进生的学习更加需要家校合作,一个习惯的养成只靠老师是不够的,还需要家长在背后进行督促。本学期接手了三年级的学生,从开学开始就跟其他任课老师一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状态其实还处于二年级的状态,很多时候都需要老师的提醒,学业难度的增加更是会让有些学生丧失信心,成为“后进生”。
在对“后进生”的教育中,教师要坚定信念,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无论是对“后进生”,还是对班级学生、对家长,耐心,能换来学生对教师的信任,耐心,能把事件妥善地解决,耐心,能让每一次的教育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教师经常与家长联系,相互交流在家里、学校的表现。对于班级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和家长达成共识,齐抓共管,慢慢地作业能按时完成,质量也提高了,课堂上教师也要多关注这些学生,经常提问他们,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和他们谈心,然后在和家长互相交换近阶段的学习状况,表扬已经有的进步,共同交换需继续督促的事项,开学差不多两个月了,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教育下,有些学生学习的兴趣明显有了提高,在学习习惯上也比以前好了很多。相信他们会有更大进步的!
“后进生”的转变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目标。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必需品,对学生的热爱、理解、尊重,是教育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对“后进生”更要讲究爱的情感、爱的行为和爱的艺术。我们要明白后进生不是一无是处的,他们身上也有闪光点。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这些闪光点。有些学生虽然他们文化学习不好,但可能他们很有艺术天分,唱歌声音很好听,可能很擅长体育,各类体育活动都能出色完成。所以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爱他们的喜怒哀乐。有时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都能赢得问题学生的爱戴和信赖,会使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在这漫长的教育之路上,我们始终能满怀信心、爱心、耐心,抓住每个教育契机,认真、努力、妥善地把握它,“后进生”的一定不只是梦想!
总之,对待“后进生”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工作,教师必须要有很强的责任心,还要掌握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教育理论,深入研究后进生差生,精心设计出能为后进生乐于接受的各种教育措施,大胆尝试。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收到好的转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