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操作,经历形成策略的过程
人的学习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接受学习,二是发现学习,三是体验学习。体验学习不仅激活了学生认知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激活了学生的身心,是知情合一的学习,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应该说今天两位老师都能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积极参与到概念的充分感知,获得积极的策略体验,并在活动中“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让学生在充分的操作活动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体验和理解(三动)。我们可以通过讲解把方法教给学生,但无法代替他们形成策略。因为策略有时“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只能靠学生自己在模仿、操作、感悟、体验的过程中生成并积累,而且在这一过程中错误与正确、失败与成功具有同等的价值,缺一不可。教材鼓励学生在直观的问题情境中想到转化,自主开展图形转化活动,解决两个形状不同图形的面积比较问题。教材要求学生进行图形转化的操作,详细描述把图形分割、旋转、平移、拼合的活动,体会图形的运动是实现图形转化的重要手段。今天两位老师都能设计三个步骤引导学生经历操作的过程,感悟策略的:第一步,出示两幅不规则的图形,比较它们的面积。提问:你能一眼看出来吗?让学生在自主寻求方法的过程中产生困惑。第二步,提问:你们是不是觉得直接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不方便,那难在哪儿?帮助学生分析困惑因何而产生。再引导学生思考把这两个图形都转化为规则图形,唤醒学生以前掌握的等积变形的方法。第三步,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将这两个图形都转化为长方形,从而比较出面积的大小。正因为学生亲历操作的过程,有了思维的深度参与,策略的形成过程才内化于每一个学生的头脑中,也为后面的进一步提升策略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