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随感
横山桥中心小学 是轶群
12月23日,参加了经开区美术教研活动,听了邓老师执教的三年级的美术课《手提袋》,邓老师是刚工作不满一年的新老师,但上课教态自然,落落大方,教学设计中大胆加入了自己的想法。
整节课创设了设计师史蒂夫发邀请函,让大家设计手提袋这样一个情境,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老师一开始就让学生讨论,学生从中了解了手提袋的材质、图案、外形、颜色与作用的不同,了解了手提袋的结构后,老师让学生给手提袋分分类,主要是让学生知道手提袋上可以装饰怎样的图案,为第一次作业为手提袋设计图案作了铺垫。下面是欣赏创意手提袋,学习一些创意设计的方法,然后进行第二次作业,创意手提袋的设计。整节课条理清楚,环环相扣。
老师设计了两次作业,从普通的图案装饰到创意性的设计,体现了层次性。老师还精心设计了学习单,有画的,有写的。板书也能提炼出本节课重难点的关键词。
老师还提前录制了示范的微视频,这样,有利于节省课堂空间,学生看起示范也比较清晰,第二次创意设计作业前,老师出示了第一次作业示范时一样的画面内容,但稍加改变,作了创意性的设计。这让学生感觉原来创意设计并不是特别难。
当然,课还有些不够完善的地方,有以下几点建议:
让学生上台给专柜的手提袋进行分类时,一学生是从材质上来分的,老师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图案上分类,从而了解手提袋上可画不同类型的图案,当老师看到学生不是按自己课前预设进行的时候,直接就指着一只手提袋让学生说说你看看上面画的是什么,从而把学生拉到老师的轨道上来,这做法不妥。分类方法可多种多样,材质分、用途分等都可以,学生回答并不错,当学生出现这情况时,可大胆让学生按不同方法分类,进一步巩固手提袋的不同,然后在针对图案的分类法,让学生看看,为什么这么分,自然就回到不同类型的图案上来了。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设计创意性的手提袋,课堂教学应紧紧围绕创意设计手提袋来展开,第一次作业的设计显得有点多余,教师在学习单上印制好了方形的手提袋,全班统一,然后在袋身上画图案,这跟平时作业在长方形作业纸上画画类似,没解决设计手提袋的主要问题,意义不是特别大,这时间节约起来,为创意设计多留时间,把握好课堂节奏,刚好可解决本课拖堂十来分钟的问题。
教师在教授手提袋的创意设计时,老师提炼出了三个设计方法,分别是局部替代、整体替代和借位,这些方法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有点难度,虽然老师在反复强调,但从学生的回答来看,还是记不住这些术语,而且方法会混淆,分不清,掌握得不是很好。教师要降低难度,用适合三年级学生理解的方式进行讲解。老师灌输的成分也比较多,这也是学生记不住的原因,要多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发现方法,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