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一年有余,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首先,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而不再是主导者,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师生合作学习,共同进步。
其次,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该想一想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等。备课时,尽管我会预设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
并且,教师应注重和学生的交流对话。师生间充分的对话交流,无论对群体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比如当教学“平均分”时,设计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如分饼干、分苹果等,其实仅仅围绕“吃”展开教学似乎有局限,事实上,在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要进行分配,可以适当扩展教学设计面。
最后,教师应对每一节课进行总结记录。当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内容是否清晰,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有没有调动起来,学生学得开不开心,我教得舒不舒服,还有什么困惑等。把这些想清楚,作一总结,然后记录下来,这样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经过长期积累,必将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