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有效的小组协同学习
班集体教学的背景下,面对相对较多的学生以及课堂有限的时间,教师一般难以给更多的学生表达交流的机会,难以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指导等,而以小组为单位的协同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提供更多的分享讨论的机会,学生面对自己的学习伙伴,发表自己的见解会更加自由一些,学生之间互学、互问、互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学习者在小组学习时取得的进步不可能在独自学习时获得。在课堂上,学生对于同一事件往往只能提出一种解释,也就是他最赞同的解释。但如果是两人或多人一组,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想法,这些想法是相互独立的,个体的先有概念就会产生动摇。小组的动力机制会促进个体修正自己的想法和理解环境的方式。”①日本学者佐藤学也曾提出:真正的学习是协同学习。
当前教学中,也有教师经常采用小组学习等学习方式,但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有时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没有深入思考就参与小组交流,分享交流时很多学生无话可说或说一些很浅层次的话,表面上热热闹闹,却没有实质内容,学生没有真正投入学习,没有真正引发信息交流、观点碰撞,学习也就没有深度发生。
1独学思考先行
可以说,没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小组协同学习就会难以展开或流于形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学习。可以利用学习单等形式引导学生先独学思考、尝试解决问题等,再在组内开展分享讨论。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教学中,在提出研究问题后,教师给了学生操作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通过操作等方式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再在小组内分享、交流、讨论,学生在协同学习时就有话可讲,其他学生的思维也能跟上分享交流的进程,容易听懂其他同学的观点,并参与讨论。
2.建立协同学习规则
为了提高小组学习的效果,需要建立一些小组协同学习的规则,并进行必要的培训,引导学生学会在小组内通过分享、交流、追问、质疑等方式深入~“小组协同学习顺口溜”,习。如需要建立分享的规则、倾听的规则、讨论的规则等,下面是一则改编的帮助学生把握好小组学习的规则和方法。
小组协同学习顺口溜
小组学习靠大家,人人要把规则记;组内成员互相学,分工合作效果好。依次发言有规则,自我把控轻声说;说明观点要简明,有理有据说清晰。听取发言要专心,对比反思多回应;求助别人要诚心,热情帮助耐心讲。说服别人把理表,态度诚恳不嘲笑;质疑之前多思考,深入讨论共发展。
另外,不同的小组学习活动,如“自学展示分享”“问题探究讨论”“练习检测巩固”有不同的小组协同学习的方式,为了有序地组织小组学习,使组内协同学习真正发生,在小组学习的初始阶段,可以通过确定小组长等方式组织学生的学习,并对小组长进行培训。例如,如何组织小组成员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组内讲解,如何分配探究任务,如何让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参与学习过程如何推选发言人并作分享准备等。
3.“听·说·问·教”协同
小组协同学习发生的标志,是小组内有互相说、互相听、互相问、互相教等多元学习行为的发生。在当前的一些小组学习中,往往能看到学生说,但学生之间的倾听和深入讨论不够。因此,要引导学生不仅要说出自己的观点,更要倾听别人的观点,只有听清楚了别人说了什么,才能作出回应,如肯定、追问、质疑等。要鼓励组内成员发表自己的观点,当小组中的每一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听到不同的声音,才标志着真正讨论的发生,才更有利于促进深度学习。另外,要引导和鼓励学生不仅说出自己懂的、会的内容,更要大胆地说出自己不会的和有疑问的内容,并寻求组内成员的帮助,而组内的其他成员也能主动、热情地用适当的方式予以帮助,起到“小先生”的作用,也是协同学习发生的重要标志。
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
首页>>深度学习视域下提高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实践探索>>月研究随笔>>文章内容
如何开展有效的小组协同学习
发布时间:2022-06-2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王莉娟
![]() ![]()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