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课堂样态
一、问题导引: 以“问题串”触发深度学习的发生
问题激活思维,思考磨炼智慧。‘问题导学”的课堂,问题是导向深度学习的关键,是聚焦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载体,每一个问题都应精心设计成学生思维的阶梯,有效引导学习层次由浅人深。“好” 的问题能激发学生产生“曹冲称象”式的智慧迸发,需要注意的是,“问题串”的问题不要过多、过于琐碎,“边讲边问,小步快进”的问题会导致学生思考力水平的下降。教学不能过度地“零 敲碎打”,“大问题”才有“大张力”,一节课的 “问题串”中应有一两个问题 为大问题”:问题开放性大一点、思考性和探索性强一点, 甚至有的问题可以 “结构不良”, 导引学生沉浸、深人、彻底地思考,促进学生学习的真实发生。第一种方式是围绕学习目标精心设计“情境+问题串”,由情境中产生问题、提出问题,以“问题串”导引学生的学习过程。第二种方式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也就是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经验,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以学生提出的问题组成“问题串”导引|展开教学。
二、 任务驱动:以“学习任务”驱动学习走向深入
任务驱动学习,任务导引学习。教学中,核心问题可以用学习任务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先想一想、写一写、做一做等,放大“想问题”的过程,促进学生“卷入学习”,全面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实现学习的深度发生。
三、 深度讨论:抓“关键点”激发认知冲突
在“问题导学"组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活学生的思维状态,驱 动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特别是要抓住一些学习 的关键点,通过问题、学习材料等方式,给学生提供认知冲突和建立意义的机会,促进深度思考,在辨析讨论中深入学习。
四、针对性助学:适时适度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支持
学生的“学”需要教师的“导”的有力支持,而学生学习的“需求点”正是教师“导”的着力点。在“问题导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索问题、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困惑或问题,需要教师“该出手的时候再出手”,适时适度地提供“针对性助学”,以“针对性助学"提供有效支持,实现不教之教。 子“ 针对性助学”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和学情采用不同的方式,如提供学具、媒体演示、实验操作、呈现新的学习材料等方式,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
问题导学法是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方法,是贯彻启发式课堂教学的最重要的和基本的教学方法。正如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所说“思维总是由问题引起的”,所以说问题是思维的原动力。教师真正的本领主要不在于会传授知识,而在于会组织学生的认知活动,而问题导学法恰恰充当了老师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的桥梁。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采用问题导学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根据内容设计问题进行有序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效果好起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达到“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的目的。数学问题导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被激发和调动起来了,是学习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充实备课,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同时也是“问题导学”课堂实施的关键!首先,集体备课要坚持“三备、四定、五统一”。“三备”即备新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五统一”即统一教学时间、统一进度、统一重难点、统一作业练习、统一研究教法与学法。其次,课后还要写好教学反思。深入思考,找出这节课中哪些环节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