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教师随笔>>三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德育助力成长---张琳娜4月教育随笔
发布日期:2022年04月19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张琳娜     来源:原创

众所周知,小学是一个人一生中启蒙智力、培养能力、养成各种优良品德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小学教师的品德修养尤为重要,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以身作则,让学生学习教师的好习惯,教师更要做到在教书育人时用爱来教育学生,关爱学生,诲人不倦。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一生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呢?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热爱儿童。”这句话让教师深深的明白了师爱是伟大的,要全身心地关心和爱护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教育、感化他们。《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份规定要求教师热爱学生,但不是说热爱部分学生,热爱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而是热爱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有的学生可能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是老师布置的每一项任务,他都可以很出色的完成,这样的学生也是值得我们表扬,值得其他同学学习的。除了强调要关心、爱护、信任学生;教师还一直在强调师生之间要平等与公正。这是因为师生之间,除了教与学的关系,还有人格间的相互接触、理解与尊重的关系。由此可见,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那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1.教师的言传身教

教师的工作具有示范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工作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平时多注意自己的言行。比如教师要求学生不迟到,课前做好准备工作,那么教师自己就要先做到早到,在课前提前进入班级候课,检查学生的准备工作。有的学生上课坐不住凳子,那教师就多多关注这类孩子,可以用眼神、言语示意。自习课有的同学爱讲话,那老师可以在自习时间到教室里备课、处理事务,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时候教师也要做到安静,这样做既保持了纪律,又起了示范作用。教师的言行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加上学生的自我约束一部分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2.关注学生的心理

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面对困难学生的反应各不相同。有的同学会迎难而上,战胜困难,收获成功。而有的学生会产生恐惧,自卑,怕失败、批评等心理负担,所以无论何时教师都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及时感知到学生的小变化,及时给予学生心理上的支持,鼓励他们不要放弃。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多给予学生真诚的关爱。可以是一种理解、支持目光,也可以是一句鼓励的话语,有时候分享一个感人的小故事,都可以让学生感到温暖。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成功的可能性,坚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积极成长,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光明前途的。但是教师也要注意在给予支持的同时讲究表达的方式,在面对一些容易骄傲自满的学生时,教师不能无原则地夸奖,适时地敲打更有帮助;在面对一些懒惰的学生时,教师要不能一味的支持,要适当放手,激励这类学生自己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德育重在熏陶,只靠说教有时达不到教育效果,甚至反而会适得其反,引起学生的厌恶。所以,教师的德育教育,一定要巧思妙设,进行一些学生情感上愿意接受、有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将外在的知识内化成习惯。总之,德育无处不在,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恰宜的方法,将德育渗透到教育教学中,把良好品德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吸收内化,最后成长为一个自信、健康、乐观的人。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