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老师在序言中说:“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所谓“最好的教师”,就是用我的今天与我的昨天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我今天组织班集体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教师”的境界靠近。
“最好的教师”应有怎样的情怀?李镇西老师说最好的教师需要有“三心”:“童心、爱心和责任心”。最好的教师也需要成为“三家”:“专家、思想家、心理学家”。
我由衷地佩服李老师,尊敬李老师,因为他是那么富有童心和爱心。也正是因为是这样,李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总是充满无限真情,也正是因为这样,李老师以爱回报爱,从而使教育获得最终的“成功”。他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我想我如果早几年就看了这本《做最好的老师》,可能未必有像现在这样深切的感动,让我们用“心”爱孩子吧,让爱一路伴随他们成长。从而实现爱的教育的最终目的,也就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我也希望自己在以后漫长的工作生涯都能多一些爱心教育,也给学生多创造一些感动。
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教师”!